“火种誓约”
如同一剂强心针,注入了k-基地的每一根钢铁骨骼和每一个成员的信念之中。
绝望被转化为冰冷的决心,对“架构”
体系的恐惧,变成了想要将其拆解分析的强烈求知欲和反抗动力。
各个项目的推进度达到了新的高峰。
“信标”
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突破。
陈筱雨团队利用“星忆合金”
记录下的与“观察者”
接触时的那段复杂信息流作为参考系,成功反向推演出了“单元7371”
所使用通讯协议的局部加密规律!
虽然距离完全破译还有很远,但这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完全被动地接收,而是开始能够“听懂”
敌人交流方式中的一些“语法”
规则。
“坚壁”
项目的“规则层面干扰器”
完成了初步理论设计。
这是一种极其冒险的武器,它并非直接攻击能量护盾或舰体,而是试图向目标区域射经过精心编制的错误规则信息,扰乱“单元”
赖以运行的基础协议逻辑,使其陷入逻辑悖论甚至自我冲突。
理论很美好,但实际制造需要难以想象的精密控制和能量输出。
“深瞳”
级侦察舰的第二艘和第三艘相继下线,它们被命名为“谛听号”
与“窥渊号”
,立刻被派往不同的方向执行任务:一艘继续监视“单元7371”
离去的方向,另一艘则开始尝试测绘卡米拉博士回忆起的那个关于“间层”
的模糊坐标区域,为可能的“火种计划”
寻找退路。
“薪火”
项目中,艾斯特拉的大胆设想获得了初步验证。
她和卡米拉博士合作,利用解析出的几何符号片段,成功模拟出了一段极其微弱、但特征码与“架构”
信号高度相似的伪指令。
在一次高度隔离的测试中,这段伪指令成功让一个捕获的、来自“边缘摇篮”
残骸区的、功能简单的自动化探测器错误地将其识别为“更高优先级指令”
而暂时宕机!
虽然只是对最弱小设备生效,但这证明“欺骗架构”
在理论上是可行的!
“唤醒”
项目的基因优化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,批志愿者报告了注意力、记忆力和神经反应度的显着提升,副作用仍在可控范围内。
苏婉清同时加大了对“芽”
的研究力度,这个“守望者”
造物与“心光晶石”
的深层联系,或许蕴含着对抗“规则”
的独特力量。
基地内部,一座小型但高效的“间层研究所”
被建立起来,专门负责破译那古老的歌谣和解析模糊坐标。
语言学家、历史学家、物理学家和星图专家齐聚一堂,试图从神话和传说的迷雾中,剥离出真实的物理坐标。
日子在高度专注和紧张中飞逝。
基地就像一座为战争而生的蜂巢,每一个个体都在为集体的生存和未来疯狂燃烧自己。
然而,就在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展时,负责监视“单元7371”
离去方向的“谛听号”
,传回了一段令人极度不安的信息。
它们在那片空域检测到了极其微弱、但绝非自然的空间余震。
这种余震的特征与“单元7371”
跃迁时产生的波动有相似之处,但却更加……混乱和持久,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那里进行了一次极其粗暴、不稳定的维度穿越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