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:(拱手道)各位前辈,可否让晚辈一试?我虽年轻,但对病症也有一些见解,或许能找到治疗之法。
【众人看向杨济时,露出怀疑的神色。】
医官甲:(不屑地说)你一个新来的,能有多大能耐?这病连我们都束手无策,你别在这里逞强,要是治不好,可是要担责任的。
杨济时:(不卑不亢)晚辈明白其中利害,但医者仁心,怎能见死不救?晚辈愿立下字据,若治不好,甘愿受罚。
【众人面面相觑,最终还是让开了位置。杨济时走到病人身边,开始仔细地望闻问切。他观察病人的面色、舌苔,倾听病人的呼吸和声音,又仔细地把脉,神情专注而严肃。】
杨济时:(心中暗自思忖)这病人脉象弦滑,舌苔厚腻,面色晦暗,身体抽搐,应是体内痰浊阻滞经络,气血不畅所致。需用针灸之法,疏通经络,祛痰化浊。
【片刻后,杨济时站起身来,胸有成竹地说道。】
杨济时:(自信地)我已诊断清楚,此乃痰浊阻络之症,可用针灸治疗。只需针刺丰隆、足三里、内关等穴位,祛痰通络,再辅以艾灸,温通气血,定能见效。
【其他太医听后,纷纷提出质疑。】
医官乙:(质疑道)你仅凭这一番诊断,就断定是痰浊阻络?万一判断有误,岂不是害了病人?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