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下!”
朱允熥看着他们这副模样,眼中闪过一丝笑意。当初请他们过来时,这些道士还犹豫着“出世之人不宜沾染俗务”,如今看来,倒是比谁都快地入了“俗世”的门道。
“免礼。”他摆了摆手,目光扫过众人,“这里不比宫里,也不必守那些虚礼,往后安心在此钻研便是。缺什么材料,少什么工具,尽管跟小刘子说,本王只有一个要求——拿出真东西来。”
玄清道长直起身,脸上带着几分恳切:“殿下信任,贫道敢不尽力?前几日琢磨着改良火药配比,已有些眉目,正想请殿下去瞧瞧。”
“哦?”朱允熥来了兴致,“走,去看看。”
一行人朝着最东侧的火器工坊走去,身后的匠人们见了,只是抬头匆匆看了一眼,便又低下头忙活手里的活计——这些日子早已习惯了这位年轻殿下时常过来,也知道在这里,手艺与成果才是最受看重的。
阳光穿过棚顶的缝隙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敲打声与议论声,这处名为“研究院”的院子,终于真正有了生气。
次日天刚蒙蒙亮,研究院的院门便被推开,朱允熥一身短打,带着几张绘制潦草的图纸,径直走进了火器工坊。
玄清道长正带着几位道士调试新配的火药,见他进来,忙停下手里的活计。朱允熥将图纸往案上一铺,指尖点在上面那支形似短铳、却带着长管的物件上:“道长,今日咱们开个新活计——琢磨这个。”
图纸上的物件线条粗劣,却能看出大致模样:一根长长的铁管,尾部连着托柄,还有一处机关似的部件,标注着“引药处”。玄清道长凑近了看,眉头微蹙:“殿下,这物件……看着像火铳,却又比寻常火铳长了不少,管身也更粗。”
“正是要比火铳更厉害。”朱允熥拿起一支工匠新锻打的铁管,掂量着分量,“寻常火铳射程太近,准头也差,装弹还慢。咱们要做的这个,叫火枪,得能打得远、打得准,最好能让人端在手里就放,不用再像火铳那样架在木架上。”
他边说边比划:“枪管要无缝,用精铁反复锻打,免得炸膛;装弹的地方得改改,能不能弄个可拆卸的药室?打完一发,直接换上新的,省得重新填药;还有准星,得在枪管上刻个标尺,让人能照着瞄准……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