烂肉面是民国时期,北平流行的廉价面食。
以碎肉边角料煘炒炖煮成卤,浇于手擀面上。
面条主要以混合面为原材料。
面条煮出来后,黑不拉几。
卤子也不是什么好肉,淋巴、血脖肉有异味的肉,经泡水、剁碎后用大量调料掩盖异味。
一碗烂肉面,就这样也得要十个大子。
这年头但凡沾点荤腥的食物,价格都不会便宜。
一身脚印的半吊子,坐在长板凳上,三下五除二干掉一碗烂肉面。
和尚坐在一边,瞧着半吊子吃饭。
舔着空碗的半吊子,放下碗筷,用没吃饱的眼神看着和尚。
和尚对着烂肉面老板,招了招手。
“再来一碗~”
和尚想看看这小子到底多能吃。
第二碗烂肉面被端上来,半吊子只用了六口就吃完。
这小子,抱着海碗,嚼都不嚼,直接连面带卤子咽进肚子里。
和尚咧着嘴,对着一旁的老板招手示意再来一碗。
这会和尚真的开了眼,一刻钟,半吊子自己吃了八碗面。
和尚看着直打嗝的半吊子,赶紧让老板别煮面。
一碗水下肚,半大小子,解开裤腰带,揉着肚子对着和尚傻乐呵。
半吊子这顿饭,愣是吃了他大半块银元。
和尚看着揉着肚子的半大小子,摇了摇头。
按照他这吃法,吴大叔能养的起他就怪了事。
甭说一天两顿,就是一天一顿饭,都够呛。
三伏天,太阳毒的厉害。
坐在棚子里的和尚,全身冒汗。
他瞧着自己肩膀绷带都汗湿了,立马喊上半吊子。
“找家医馆~”
正阳门这片区域热闹非凡。
乡下人拉着驴车,牵着山羊,东瞅瞅西看看。
自行车铃铛声,一直没停过。
偶尔一群骆驼,经过洋车旁边路过。
和尚坐在洋车上,琢磨起来。
路过一人,衣服上的补丁,打眼一瞧,都他踏马是纸糊的。
医馆内,一张长桌边,坐着一位大夫。
冷冷清清医馆,伙计无聊的拿着鸡毛掸子,清扫药柜子。
“大夫~”
一声吆喝过后,大夫走到和尚身边。
“您这是?”
和尚客气跟大夫说出自己的需求。
“换药~”
一会功夫,大夫把人领到问诊室,开始解和尚绷带。
当他看到和尚的伤口时,脸上露出一副不好的模样。
和尚看着皱着眉头的大夫,小声问道。
“您有话直说。”
大夫一边给他上药,一边说道。
“不太好。”
“伤口边缘发炎了。”
“您要是有门路,赶紧去弄消炎药。”
“晚了就要命了。”
和尚听到大夫的话,叹息一声。
这年代就这个样,天热时伤口发炎,能要了绝大多数人的命。
心里有数的和尚,换好药,付了五毛钱走出医馆大门。
在门口等待的半吊子,看到和尚坐上车,立马问道。
“大哥,去哪?”
和尚不假思索的回道。
“小羊圈胡同。”
坐在洋车上的和尚,捂着嘴鼻,开始昏昏欲睡。
快要睡着时,半吊子终于跑到目的地。
从车上下来后,和尚晃了晃脑袋。
这一晃不要紧,脑子如同散了一样,在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