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战事了?不是只会成天知乎者也吗?
最后,还是抵不住热情,信使们纷纷讲了,每份捷报出自于哪里,大军大致凯旋时间等。
听完后,这些贡士如打了鸡血般,全都跑向回了各自的会馆,他们要尽快将文章写出来。
谁写得好谁送过去早,一旦被惠民局采纳,这等巨大的喜事登报,肯定能获得奖励。
崇祯与内阁议政,商谈了半个时辰后,总算是确定了殿试的时间。
时间定在五月十五,钦天监已经算过了,这天可是个难得的好日子。
次日,京师报纸销售一空,整个版面刊登了,此次大明对外征战,以及捷报入京之事。
辞藻相当之华丽,句句都相当振奋人心,京师百姓腰杆都挺直了不少。
这里面最难受的,当属潜伏京师的建奴细作了,十余人躲在一处宅子深处痛哭!
第二天,京师百姓感觉奇怪,今日为何看不到生活记录官了,往日里哪都有他们身影。
四百余贡生,这会全都窝在会馆内温习,还有恶补战争知识点。
他们都猜测殿试上,陛下必定要出关于战争考题,哪怕不是直接关联,最少也会挨边。
半个月时间转瞬即逝,这日四百三十六名贡生,依次排队接受安检进入皇宫。
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,低头进入了皇极殿(奉天殿),崇祯高坐于殿内龙椅上。
贡生们跪倒行四跪九叩大礼,并高呼: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崇祯双手虚抬,高声道:“平身!”
贡生们起身后,按座位编号对号入座。
三日前,内阁送来的五道题目,供崇祯选定殿试用题,崇祯看了一眼便眉头紧锁。
都是些边患治理、民生赋税、吏治整顿等,这些题目崇祯都不满意。
崇祯将题目写在纸上,并传旨到文渊阁,内阁五人看到题目后,心中大为震惊!
崇祯颔道:“赐题!”
策问题目已刊印好,礼部官员开始报名字。
被叫到名字的贡生,起身后目光低垂,走到礼部官员面前,双手接过考卷。
当考生看到题目后,只感觉眼前一黑,纷纷猜测这题是何人所出?
题目简单明了,论土地、百姓、战争,战争他们猜到了,也恶补了半个月。
百姓这是民生,可是土地是何意?字少不代表就好写,很明显需要阐述三者联系。
你要是将三者,当成三个题目来考,上下毫无关联的话,这辈子升迁基本无望了。
虽然殿试不淘汰人,进了这个皇极殿的贡生,只要不犯大错最低都是个进士。
但谁不想争个头筹,状元跟最后一名,在皇上的印象里可完全不同。
卷子要是答得好,答到了皇帝出题的点上,那官运基本就亨通了。
一众考生拿到卷子后,将之平铺在桌子上,将圭笔在砚台上刮了又刮。
确定不会有墨汁滴落后,在身份栏写上:臣,某某某。
殿试答卷要求用极细小楷,每字为一厘米见方,不得随意涂改,滴墨等。
整场殿试,百官需全程陪同,皇帝也不会无故离席,甚至小解都严格的规矩。
实在憋不住,才会举手向监考官示意,得到批准后由巡绰官陪同去小解。
考生们开考前一天,会避免吃生冷、利尿的食物,只为避免或减少小解频率。
害怕在皇上和百官面前,留下些不好的印象,小解都会选择憋着。
众人开始低头作答,开篇需按格式书写:臣对:……,大意是臣下应对皇上之问。
全文要求千字以上,像陛下、皇上、圣躬、宗庙等,需另起一行顶格书写。
第二行的字,需比这些字低两格,否则就是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