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此时的京师,正在筹备恩科殿试,比往常晚了近两个月。
主要是这段时间,崇祯一直在准备战争相关事宜,实在抽不出身来处理这事。
整日为了军械粮饷愁,满头青丝都急出几根白了,这事还是周皇后提醒才知晓的。
崇祯也只是笑称,都三十岁的人啦,长几根白实在不足为奇。
这话的确不假,这个时期的所有人,能活到七十皆称古来稀。
正如杜甫诗中所写:酒在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
其实最主要的问题,还是医疗条件的落后,将显微镜大致画了张草图,已经给了汤若望。
只是不知研究出来没有,若是真的能将其造出来,很多疾病都能认识并深入研究。
而最近,京师出现了一个新职业,百姓们称之为生活记录官。
其实,他们并非是正式在职官员,是没有任何官方背景的,只是百姓喜欢这般称呼。
毕竟,他们都穿着读书人的深蓝直裰(o),一眼就能认出他们是读书人。
大明是没有小袖口长衫的,那是鞑子才穿的玩意,可别将两者给搞混咯!
直裰是交领右衽大袖收口,衣身无襕两侧开衩,腰间可系腰带或者叫腰绳。
这些人,整天拎着个本子到处记录,走街窜巷的探访新鲜事,用已明日布在报纸上。
如今,京师惠民局报纸分两种,一种是五日布一次大事报,北方几省会同步布。
另外一种是每日一,专注于京师内的索事新鲜事,专门给京师百姓看的。
自然,广告也分成了两种,一日一的广告位价格较高,五日一的价格稍便宜点。
而正在此时,一骑快马朝承天门疾驰而来,口中不停高喊:“捷报!
大捷!”
众人纷纷让开道路,骑士加催动战马,跑到承天门前立刻跳下战马。
朝门内快步跑了进去,边跑边喊:“捷报!
大捷!”
“捷报!
大捷!”
传递捷报的军士背影,很快便消失在了承天门内,声音也越来越远直到听不见。
而在附近的生活记录员们,仿佛鲨鱼嗅到了血腥味,纷纷往承天门前聚了过来。
这也不能怪他们,主要是惠民局在崇祯授意下,对这些人采取有奖结算制。
只要拿到新鲜大事一手消息,惠民局甄别属实后,会根据事情大小给予奖励。
最高可得白银十两,小的一些消息也有奖励,只是相对来说要少很多。
鸡毛蒜皮的小事几文钱,重案要案等一两左右,要是哪个被欺负这种新鲜事。
则是五钱银子左右,这些滞留京师又较穷的学子,也算是找到份还算对口的工作。
有了收入来源,更方便学子们买学习用具,这个时期笔墨纸砚都比较贵。
进京赶考的学子,是会有各省商人开设的会馆,提供廉价的住房和吃饭的。
但是,他们买生活或研学用品,还是需要自己出银子的,会馆只会提廉价食宿。
这个廉价并非很差,反而吃住都还很不错,只收取较低的银子维持开销。
这些学子白天出门工作,晚上回会馆研习学问,就等着圣旨批示何时殿试。
直到听到捷报,这些滞留京师的学子,这才知晓为何陛下会延迟殿试。
估计就是在等捷报入京,携大胜之威举行殿试,他们很自然的能猜到殿试内容。
大概率会考武功,待晚上回住所后得恶补一番,免得在殿试里出丑。
需知这些通过了会试的,现如今可都是正经贡生,殿试后就全都是进士了。
殿试是不淘汰人的,只分排名先后如一甲、二甲、三甲,这些人都是准进士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