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张被标注得像“项目方案”
的菜单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营养数据,突然想起上次他送的“工作效率报告”
,忍不住调侃:“司马工,你这准备工作,比咱们公司的新能源项目立项报告还详细。”
他却没听出调侃的意味,反而认真点头:“约会和项目一样,都需要提前规划和风险控制。
项目失败会导致资金损失,约会准备不足会导致体验不佳,两者的核心逻辑是相通的——都是通过优化流程、降低变量,达成预期目标。”
说到这里,他突然意识到什么,又补充道:“不过你放心,我把‘绿萍学妹的满意度’设定为最高优先级,比项目kpi还重要。”
这话让我心里莫名一暖,刚想开口说点什么,就见他看了眼手表,突然道:“现在是21:15,距离下次约会还有45小时45分钟。
根据‘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’,我需要在明天中午12点前完成三项任务:一是确认粤菜馆的盐度控制和食材清单;二是同步路线c的实时拥堵数据;三是准备‘生活日常’话题清单——我整理了1o个方向,比如‘近期阅读的书籍’‘周末休闲活动’‘对天气变化的感受’,每个方向下有3-5个细分问题,能避免聊天时出现‘话题空白’,需要我现在给你预览一下吗?”
“不用预览了,聊天的时候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好。”
我赶紧摆手,生怕他当场掏出话题清单开始“预演”
。
他却坚持把手机递给我,屏幕上是一个exce1表格,“话题清单”
列得整整齐齐,还标了“优先级”
和“预计讨论时长”
:“你可以标注不感兴趣的话题,我会删除并补充新方向。
比如‘天气变化’这个话题,我还查了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,能结合‘近期降雨对通勤的影响’展开,既有实用性,又不会太枯燥,属于‘高性价比话题’。”
我看着表格里“天气话题:预计讨论1o分钟,优先级★★★”
的标注,终于忍不住笑出声:“司马青川,你就不能把这些‘规则’和‘数据’放一放,稍微随性一点吗?”
他愣了一下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点了点,像是在思考“随性”
的定义:“根据《亲密关系心理学》,‘随性’的核心是‘降低控制欲,尊重对方的节奏’。
那我调整方案——话题清单保留,但不强制按顺序讨论;路线和用餐时长作为‘参考值’,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这样的‘弹性方案’,你觉得符合‘随性’的要求吗?”
我看着他一脸“等待反馈”
的认真,无奈又好笑地接过手机,在“话题清单”
的末尾画了个笑脸:“符合,非常符合。
司马工,下次约会,你只要记住‘别带计算器、别拿清单’,我就很满意了。”
他立刻掏出笔,在文件夹的空白处写下:“下次约会禁忌:禁止携带计算器、纸质清单。”
然后抬头,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:“那……这样调整后,绿萍学妹对下次约会的预期满意度,能达到8o以上吗?如果低于8o,我可以再优化方案。”
“能,肯定能。”
我笑着把手机还给他,“现在很晚了,你赶紧回去休息吧,别再琢磨‘优化方案’了。”
他看了眼手表,又确认了一遍手机里的“待办清单”
,才放心地点头:“好的,绿萍学妹。
我会在明天中午12点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,到时候同步给你确认。
路上注意安全,到家后可以一条消息,我会记录‘安全抵达’的时间,避免出现意外情况。”
看着他转身离开时,还在低头核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