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个饭,聊聊天,就挺好。”
他盯着计算器屏幕,沉默了好一会儿,才缓缓点头:“好的,调整策略——删除‘高调示爱’模块,保留‘基础社交’模块,下次约会地点改为餐厅,话题优先级:生活日常>工作专业>数据分析。
需要我现在制定新的约会计划吗?可以同步给您审核。”
我笑着摇了摇头:“不用审核,你随便选个餐厅就好,别再看营养成分表了。”
司马青川立刻把计算器揣回口袋,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:“好的,绿萍学妹。
那我现在订餐厅,根据您之前的外卖订单,您喜欢清淡口味,附近有一家粤菜馆,评分47,符合要求,现在订七点的位置可以吗?”
我刚点头应下“七点可以”
,就见司马青川掏出手机,手指在屏幕上飞快滑动,嘴角还带着一丝“任务达成”
的认真:“已记录需求:粤菜馆,清淡口味,19:oo订座。
为确保用餐体验,我需要补充几个参数——你对菜品的盐度有偏好吗?比如‘低盐’‘极低盐’,我可以提前电话沟通后厨,按91ho推荐的每日5克盐标准,折算每道菜的最大用盐量。”
我举到半空的手顿了顿,看着他一脸“等待输入参数”
的期待,忍不住笑:“不用这么精确,正常清淡就行,后厨知道怎么把握。”
他却皱起眉,打开手机备忘录,在“约会准备清单”
里加了一条:“待确认:粤菜馆盐度控制标准。”
接着又抬头问:“那用餐时长呢?根据餐饮大数据,情侣用餐平均时长为1小时42分钟,考虑到我们需要‘聊生活日常’,我建议设定2小时15分钟——既不会因时间太短导致话题中断,也不会因过长影响后续休息,这个时长的性价比最高,你觉得需要调整吗?”
“……不用调整,顺其自然就好。”
我揉了揉太阳穴,突然有点担心下次约会会变成一场“时间管理考核”
。
他却像是得到了明确指令,立刻在清单里补充:“用餐时长:135分钟(含15分钟餐后茶歇)。”
然后点开导航app,对着屏幕比划:“从你家到粤菜馆的距离是32公里,晚高峰可能会有拥堵,我计算了三条路线——路线a走高架,平均耗时18分钟,拥堵概率32;路线b走辅路,耗时25分钟,拥堵概率17;路线c绕远路,耗时22分钟,拥堵概率9。
为避免迟到影响约会体验,我建议你提前3o分钟出,选择路线c,需要我把路线详情同步到你的微信吗?可以附带实时拥堵预警链接。”
我看着他手机屏幕上三条标着不同颜色的路线,连“每个路口的红绿灯时长”
都标得清清楚楚,彻底没了脾气:“不用链接,我到时候跟着导航走就行,你不用这么麻烦。”
“不麻烦,这是‘基础社交模块’的必要准备。”
他收起手机,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文件夹,打开后里面居然是打印好的粤菜馆菜单,每道菜旁边都用荧光笔标了备注——“清蒸鱼:蛋白质含量2og1oog,脂肪3g1oog,符合低脂需求”
“虾仁滑蛋:胆固醇含量58g1oog,低于每日推荐上限3oog的2o”
“炒时蔬:膳食纤维23g1oog,可搭配主食补充碳水”
。
“我提前筛选了12道符合‘清淡+营养均衡’的菜品,你可以提前勾选偏好,这样到店后直接下单,能节省15分钟点餐时间,把更多时间用在聊天上。”
他把菜单递过来,还附带一支笔,“如果有忌口或过敏食材,也可以标注在旁边,我会同步给后厨,避免出现‘食材风险’。”
我捏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