条款上敲了敲,对李薇说:“通知技术部,把专利开放授权的范围再扩大些,不仅是国内企业,连那些曾参与造谣的海外机构,只要签署《技术伦理承诺书》,也允许他们使用——但每笔授权费都要提取1o注入诚信基金。”
“董事长,这会不会太宽容了?”
李薇皱眉,“他们之前还……”
“商业竞争不该是死结。”
我打断她,看向市场监管总局的同志,“您看,能否由政府牵头,下周召开新能源行业峰会?汪氏愿意主动公开所有检测数据,包括这次被造谣的生产线实时监控——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,中国民营企业的底气,从来不靠遮遮掩掩。”
为的同志立刻掏出手机:“这个提议非常好!
我现在就向部里汇报,争取让改委和科技部的同志也参与进来。
对了,张副总理刚才还特意嘱咐,要是汪氏在生产扩张上有需求,政府可以协调银行提供低息贷款,土地审批也能开通绿色通道。”
我望向窗外,阳光已彻底驱散云层,汪氏大厦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的光芒。
“贷款暂时不需要,”
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,“但我们计划在西部建三座新能源基地,带动当地产业升级,这需要政府帮忙对接一下地方资源。”
文件上标注着基地的环保标准——比国家要求高出3o,“还有,这些基地的技术人员,我们希望能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,学费由汪氏承担。”
为的同志接过文件,翻看时不住点头:“这才是民营企业该有的格局!
汪董事长,您放心,这些事我们来协调,保证一周内给您答复。”
他看了眼时间,“那我们先去取证,有需要随时联系。”
送他们出门时,李薇轻声问:“董事长,您就不怕这些举措被人说是作秀?”
我回头看了眼墙上的企业版图,指尖划过非洲和南美区域:“等汪氏的新能源设备点亮这些地方的夜晚,自然有人明白,什么是真正的实业报国。”
李薇顺着我的目光看向墙上的版图,指尖在欧洲区域轻轻点了点:“董事长,您之前说要在德国建研中心,现在经历了这场风波,是不是该暂缓一下?”
我从文件柜里抽出一份蓝色封皮的规划书,封面上“汪氏新能源全球化2o战略”
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。
“不仅不能缓,还要加快进度。”
翻开第一页,上面贴着三张照片: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、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、巴西的储能电站,“德国的研中心主攻固态电池技术,马来西亚基地负责东南亚供应链整合,巴西电站则是我们打入南美市场的跳板——这三个项目,下个月就要启动奠基仪式。”
李薇的眉头拧成了疙瘩:“可国内的舆论刚稳定下来,现在我们把精力分散到海外,会不会……”
“恰恰相反。”
我指着规划书里的人才图谱,“这场风波让我们看清了一点: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,才是最硬的底气。
德国团队里有三位诺贝尔化学奖提名专家,他们已经答应全职加入,条件是我们要在慕尼黑建全球最先进的材料实验室——这笔投入,值得。”
李薇忽然注意到规划书末尾附着的合作协议,惊讶地抬眼:“您还和联合国开计划署签了备忘录?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建五十座光伏电站?”
“那些地方的居民,现在还在用柴油电机照明,每度电的成本是我们的八倍。”
我想起去年去肯尼亚考察时的场景,孩子们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的模样至今清晰,“汪氏的薄膜光伏技术,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的转化率比行业标准高17,正好适合非洲市场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和当地政府合作,培训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