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爆料”
,声称汪氏新能源核心技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,涉及多项专利侵权;第二步,董震山动用关系网,让境外一家濒临破产的检测机构出具伪造的“不合格报告”
,并通过水军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;第三步,趁着汪氏股价动荡,由格刀集团旗下的投资公司暗中吸纳流通股,伺机夺权。
“汪绿萍那个女人最在乎名声,”
楚濂对着探视窗里的律师冷笑,唾沫星子溅在玻璃上,“当年她为了维护汪氏的声誉,连跟紫菱的姐妹情分都能不顾,现在我就要让她亲手看着自己守护的一切变成笑话。”
他特意叮嘱律师转告董震山,务必在爆料里加上“汪氏高层涉嫌挪用公款填补海外投资亏空”
的条款,“这条最能戳中股民的痛处,我太了解绿萍了,她为了稳住局面,肯定会自掏腰包补窟窿,到时候资金链一断,不用我们动手,汪氏自己就会垮。”
三天后,一篇标题为《独家深扒:汪氏新能源惊天骗局,千万家庭或将面临安全危机》的文章突然在网络上引爆舆论。
文中附上了几张经过恶意剪辑的生产线照片,以及一份模糊不清的“内部邮件截图”
,声称汪氏为降低成本,使用了未达标的电池原材料,去年南方某小区的火灾就是由此引。
文章末尾还“贴心”
地附上了所谓的“维权群二维码”
,短短两小时内,群成员就突破了五千人。
董震山坐在办公室里,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攀升的话题热度,满意地捻着手指上的玉扳指。
他刚给相熟的媒体主编打去电话,对方承诺会在晚间新闻里“客观报道”
此事,顺便提及格刀集团即将推出的“安全新能源方案”
。
“楚濂这步棋走得不错,”
他对助理说,“把准备好的‘受害者采访视频’放出去,记住,让那些人说话时哭腔重一点,最好能拿出几张医院的缴费单——真假无所谓,反正没人会去查。”
网络上的谣言像藤蔓一样疯狂滋长。
有人伪造了汪氏员工的匿名访谈,声称公司内部早已人心惶惶,高层正在转移资产;有人翻出五十年前汪氏创始人的一段讲话断章取义,曲解为“承认技术缺陷”
;甚至有营销号编造出“汪绿萍与某官员权色交易”
的低俗段子,配上经过ai换脸的照片广泛传播。
汪氏集团的客服电话被愤怒的“消费者”
打爆,线下门店也出现了举着“退货退款”
牌子的抗议者,其中几个带头闹事的,正是董震山安排的临时工。
楚沛把最新的舆情报告摔在我办公室桌上时,纸张边缘都被他捏得皱。
“董事长,城西那家自媒体工作室已经承认,是我哥楚濂的下属马奎给了他们五十万封口费,让他们炮制那些假新闻。”
他指着报告里的转账记录,“还有三个所谓的‘维权群群主’,ip地址都指向格刀集团的子公司。”
我捏着那份转账记录的复印件,指腹在“马奎”
两个字上反复摩挲。
这人是楚濂当年在楚家公司最信任的跟班,当年卷款跑路时,就是他伪造了出货单掩人耳目。
“楚沛,你查到马奎现在在哪?”
我抬头时,正好撞见楚沛眼底一闪而过的难堪。
“董事长,前天……在城郊仓库现了他的车,人却不见了。”
楚沛的喉结滚了滚,“后备箱里有格刀集团的员工胸卡,还有半瓶没喝完的氰化物。”
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拍在玻璃上,像极了当年楚濂被警察带走时,紫菱疯狂捶打车门的声音。
我突然笑出声,楚沛吓得往后缩了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