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研制的钛合金材料,但成本会预算15。”
“告诉教授,用我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,”
我走到实验台边拿起一块泛着金属光泽的样品,这是上周刚从实验室送来的,“强度比钛合金高3o,重量减轻一半,真空密封性测试数据在系统里,让他查一下。
成本的事不用操心,我已经让采购部联系了内蒙古的碳纤维生产基地,量产能把价格压下来。”
挂了电话,我将样品放回特制的防潮盒,盒盖合上时出轻微的咔嗒声。
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滑动,调出与高层的聊天界面,输入:“建议将地月资源开纳入‘十四五’太空规划,汪氏愿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,联合中科院、德国马普学会共同攻关。”
送键按下的瞬间,落地钟又响了一声。
月光不知何时爬上了世界地图,在月球背面的标注处镀上一层银辉。
我忽然想起三年前启动无线充电项目时,也是这样一个夜晚,那时谁能想到,技术的星火会烧得如此迅猛,从地面的无线充电桩,一路蔓延向遥远的月球。
“明天的会议,或许该让团队看看月球基地的3d模型了。”
我对着空荡的办公室轻声自语,系统光幕适时弹出:“检测到宿主完成‘地月计划初步布局’,解锁‘月球氦-3开采模拟系统’,是否启动?”
窗外的城市已沉入夜色,而我知道,有些光芒正在更远的地方酝酿——就像那些即将在华夏大地上燃起的等离子体火炬,终将沿着我们铺就的技术路径,照亮人类文明的新边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