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 我指着文件里的表格,逐一解释:“像汉斯所在的核心技术岗,不仅要查学历、工作经历,还要让 GbG 的人去德国奔驰总部核实他过往项目的保密记录 —— 比如在奔驰工作时是否签过保密协议,有没有过信息泄露的前科,甚至要查他近五年的出入境记录;非敏感岗位比如行政岗的外籍员工,就重点排查身份真实性和国际信用记录,比如有没有过伪造简历、拖欠债务的情况,连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都要做合规审查。”
我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而且所有外籍员工入职后,每月都会参加一次保密培训,我专门让‘星核’项目的技术总监亲自讲解信息分级制度 —— 哪些数据能接触,哪些需要审批,哪些绝对不能外传,都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。他们还得签订更细化的保密协议,一旦泄露信息,不仅要赔偿十倍于年薪的违约金,还要承担刑事责任,法务部会直接联动国际刑警追查到底。”
李董事拿起文件翻了两页,眉头还是没舒展:“汪董事长,那新入职的人怎么办?总不能等他们入职了再查吧?万一这期间出问题怎么办?”
“入职前的审查只会更严。” 我指着文件里的 “入职审查流程” 部分,“所有外籍候选人,在发 offer 前都会经过三轮审查:第一轮是学历、工作经历核验,由人力资源部联合 GbG 完成;第二轮是国际信用调查,查他们的银行流水、信用记录;第三轮是针对岗位的专项调查,技术岗要做技术能力测评,市场岗要查过往项目业绩,还要让他们提供两位非亲属的国际推荐人。就像这次新入职的十一位外籍员工,我们已经提前排查了一个月,光背景调查报告就堆了半米高。”
就在这时,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,我的特助小陈递进来一份红色封面的加密文件 —— 封面上印着 “风控部紧急报告” 的字样。我快速浏览后,抬头看向三位董事,语气沉稳:“刚收到风控部的最新报告,新入职的十一位外籍员工里,有两位的背景存在疑点。一位自称在某跨国车企工作过五年,但 GbG 去核实,那家车企根本没有这个人的任职记录,连员工编号都是编的;另一位提交的麻省理工学历证书,经国外高校核实是伪造的,真正的证书编号对应的是另一个人,现在还在华尔街工作。”
我合上文件,继续说道:“我已经让风控部把这两位暂时调离接触核心信息的岗位,安排在后勤辅助岗,同时冻结了他们的企业邮箱和系统权限。法务部正在联合警方进一步调查他们的真实身份和目的,要是真涉及商业间谍,咱们会直接走法律程序,绝不让汪氏的利益受一点损失。”
三位董事顿时愣住,李董事放下手里的文件,脸上满是惊讶:“汪董事长,没想到您早就安排好了,还查得这么细!我之前还担心您只想着推进全球战略,没考虑到这些风险。”
张董事也松了口气,靠在椅背上:“这么看来,分层审查比单纯限制人数靠谱多了。那以后招聘外籍员工,是不是都按这个流程来?要是遇到特别重要的人才,审查标准会不会放宽?”
“流程不会变,但会根据岗位灵活调整。” 我指着文件里的 “特殊人才通道” 部分,“要是遇到汉斯这样的核心人才,审查周期可以缩短,但审查项目只会增加 —— 比如会多查一轮他过往的技术专利归属,还要跟他之前任职的公司签订保密协议,确保他带来的技术没有侵权风险。”
我合上文件,目光落在会议桌中央的汪氏集团 logo 上,语气坚定:“各位,咱们做企业,既要敢引进国际人才,打开全球视野,也要守住安全底线,不能因噎废食。限制人数只是表面功夫,建立‘能引进、能管好、能防风险’的体系,才是汪氏长远发展的关键。接下来,我会让风控部把审查标准再细化 —— 比如针对不同国家的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