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密密麻麻的规划,从 “材料量产时间表” 到 “设备适配节点”,再到 “联合研发中心人员配置”,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,心中充满了底气。小陈感慨道:“汪董,您总是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层面。之前大家都觉得跟现代汽车合作,能拿下材料订单就已经是‘大动作’了,没想到您早就把林氏、甚至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未来都规划好了。”
“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。” 我拿起笔,在备忘录的最后写下 “推动华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材料国产化率提升至 55%(2026 年目标)”,笔尖用力划过纸面,留下清晰的印记,“华国民营企业要想在国际上有话语权,靠的不是单打独斗,是‘拧成一股绳’的合力。今天我们拉林氏一把,帮他们进入国际供应链,明天林氏的设备升级了,就能反过来提升我们材料的生产效率。只有大家都把目光放长远,不纠结于一时的得失,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真正站起来 —— 这才是我一直想做的事,比汪氏一家独大,有意义得多。”
阳光渐渐西斜,将办公桌上的文件和零部件样品染成温暖的金色。我合上备忘录,指尖轻轻敲击桌面,每一次敲击都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产业变革倒计时 —— 与林氏的合作只是第一步,未来还有电池回收、智能驾驶系统适配等更多领域等着我们探索。但我坚信,只要秉持着 “团结一致、互利共赢” 的信念,汪氏集团,乃至整个华国的民营企业,一定能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,让世界看到华国企业的实力与格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