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集团总部寄来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样品盒还未拆封,透明的包装盒里,蓝色的电池正极材料泛着细腻的光泽,那是我们此次合作的核心产品。
“汪董,刚才林总的态度转变也太快了,我还以为要争执更久呢。” 助理小陈端着刚泡好的龙井走进来,将茶杯轻轻放在样品盒旁,语气里满是感慨,“您最后那番关于汽车产业链协同的话,说得真是太有道理了,连林总身边最固执的助理都在点头 —— 刚才他盯着您桌上那套现代汽车的零部件样品,眼睛都直了。”
我拿起笔,在备忘录上补充了 “与林氏对接汽车冲压设备采购标准” 的备注,笔尖划过 “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供应” 的条目时,特意停顿了片刻。抬头看向小陈,嘴角扬起一抹浅笑:“不是我说得有道理,是现实摆在眼前。林振邦是个聪明人,只是之前被‘同行是冤家’的旧思维困住了。他心里比谁都清楚,林氏的汽车冲压设备在国内虽有口碑,可现代汽车集团的全球工厂一直用的是德国和日本的设备,林氏想挤进去,缺的就是一个靠谱的‘跳板’—— 而我们和现代汽车的合作,恰好就是这个跳板。你看这电池正极材料,现代汽车下一代纯电车型全要靠它,林氏要是能拿下配套设备订单,等于拿到了进入国际汽车供应链的门票。”
小陈在我对面的椅子上坐下,翻开笔记本,指尖在 “林氏汽车设备出口数据” 那一页停顿:“可您就不担心吗?林氏之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设备竞标中,三次针对我们联合投标的企业压价,万一这次合作他们耍手段,比如故意拖延设备交付,影响我们给现代汽车的材料供应……”
“担心是正常的,但不能因噎废食。” 我打断他的话,将身后的白板拉过来,上面贴着一张巨大的 “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图谱”,红色线条标注着 “电池材料 - 核心零部件 - 整车制造” 的链路。我拿起记号笔,沿着 “电池材料” 节点画了个圈,又指向 “冲压设备” 节点:“你看,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像这张图,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转不起来。汪氏做电池正极材料,林氏做冲压设备,我们俩家就像电池和电机,单独存在都发挥不了最大价值,配合在一起才能让整车跑起来。现代汽车集团明年要在华国扩建三座新能源汽车工厂,需要的不仅是我们的材料,更需要本土化的设备供应商来降低成本。林振邦就算再想跟我们竞争,也不会拿企业的未来赌 —— 他很清楚,错过这次机会,林氏的冲压设备只会在国内中低端市场打转,等现代汽车的国际供应商在华建厂,林氏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。”
小陈若有所思地颔首,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:“那您接下来打算怎么做?是等林氏那边先出设备适配方案,还是我们主动对接?毕竟现代汽车给的材料样品确认周期只有一个月,设备要是跟不上,我们的材料就算通过测试也没法量产。”
“当然是主动出击。” 我拿起笔,在备忘录上圈出 “三天内提交设备与材料适配合作框架” 的字样,眼神坚定,“明天你联系林氏的技术总监,把我们给现代汽车的电池材料物理参数、化学稳定性测试报告,还有量产线的产能规划全发过去,顺便约他们下周一过来开会,重点对接设备的冲压精度和自动化生产效率 —— 现代汽车的工程师下周就要来我们工厂考察,他们最关心的就是‘材料 - 设备 - 生产’的衔接效率,我们得尽快确定设备供应商,不能耽误进度。”
“这么急吗?” 小陈有些惊讶,笔尖顿了顿,“万一林氏还在犹豫,觉得我们给的合作分成太低,或者提出要独家供应设备的不合理要求……”
“他不会犹豫。” 我放下笔,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龙井,茶香在舌尖散开,目光重新落回桌上的现代汽车零部件样品盒。打开盒子,用镊子夹起一片电池正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