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p>
听,舱壁在呼吸。
"
格物院的检测有了初步结果。
公输哲的机关义肢在全息投影上点出几个关键数据:"
睡眠舱高分子外壳出现微米级褶皱,形似热胀冷缩,但舱内温控记录全程恒定在十八摄氏度。
"
"
舱内残留空气成分异常,"
一名星能博士补充道,"
氙气含量达到百分之零点七,而地球大气中氙气正常含量仅为百分之零点零零零零零九。
"
"
身份芯片物理结构完好,但内部数据全部终止于同一时间戳:o2:17:o6。
"
另一名技术官员报告。
更令人不安的是舱壁低频录音的分析结果:"
捕捉到12h次声波,与人体眼球共振频率一致。
持续暴露可能导致瞬间致盲和强烈的空间错位感。
"
一直沉默的韩信突然开口:"
货船底部外板现水刀切割痕迹,宽度两毫米,已被星纹技术重新焊接。
焊料中含有铱元素——联邦战略级金属,目前仅限储能井工程使用。
"
所有的线索,似乎都指向了那个位于旧黄河干涸河床下的星纹储能井。
格物院的实验室内,公输哲亲自监督复现实验。
同等型号的睡眠舱被注入特定比例的氙气,同时播放12h次声波。
结果令人震惊:实验鼠在三十秒内出现"
自我消失"
行为——实际上是因为致盲和空间错位感,它们钻进了舱底的维修通道,而观察者因视觉干扰无法追踪其轨迹。
"
但是,"
公输哲的机关义肢指向通道口,"
实验鼠的皮毛留在了这里。
如果是人类,为什么没有留下任何衣物纤维?"
玄玑子的计算给出了部分答案:"
氙气混合12h次声波导致的盲视效应,最长可持续四分钟。
这段时间足够三百人有序离开睡眠舱而不撞倒物品。
"
韩信的推演则揭示了另一个关键点:"
旧黄河段的水纹数据显示,零点五节的逆流是因为船底被储能井的星纹泵反向吸引。
而泵口连接着维修竖井,直通废弃的盐矿隧道。
"
都察院工程监察司的官员亲自进入盐矿隧道勘测:"
隧道内气压低于睡眠舱,形成了空气滑梯效应,完全可能将衣物纤维吸入矿道。
隧道出口位于港区三公里外的废弃灯塔处,属于潮间带,脚印会被潮水自然抹平。
"
调查组在废弃灯塔内现了关键证据:三百套折叠整齐的工服、三百双防滑袜,被摆成一个清晰的箭头形状,指向苍茫的海面。
箭头末端,一张防水纸上留着工整的字迹:
「我们自愿离开,去验证宪法是否也能保护不在场的人。
——第o号课堂」
通过灯塔内残留的汗液dna,锁定了带头三人:田齐(北疆,22岁,储能井实习生)、吕禾(关中,24岁,睡眠舱维护师)、阿黎(南越,2o岁,氙气提纯工)。
背景调查显示,三人都因"
工程意外"
失去亲属,而赔偿流程卡在审批环节过一百八十天。
在田齐的公开通话记录中,调查人员找到了他最后的呼叫:"
如果宪法连沉默的人都找不到,我们就让自己沉默给宪法看。
"
冯劫在都察院会议室中,当众朗读《大秦宪章》第二十七条: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