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把额头上不知是冷汗还是融化的雪水,长长舒了口气,带着几分后怕和调侃道:“好家伙…原来这妖风,也会‘社死’啊?”
真正的反击,由明月主导。
她站在烽火台中央,展开了那卷并非用于记载地理,而是用于承载情感的“记忆共享卷轴”
。
卷轴之上,没有战术符号,没有敌我标记,只有一幅幅由星纹之力勾勒出的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动态画面:
那是军中一位头花白的老卒,在想象中回到家乡的小河边,将一艘载满思念与和平祈愿的纸船,轻轻放入清澈的流水;
那是远在后方的一位盐女,在皎洁的月光下,不是缝补破损的战袍,而是为一套崭新的、象征着战争结束的常服,绣上祝福的花纹;
那是启明城学堂里,一群稚气未脱的少年郎,正在朗声诵读《大秦宪章》的第一节,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…
“看清楚!
你们日夜守卫在这里,不是为了守护一片荒凉的戈壁,一座冰冷的石台!”
明月的声音因竭力呼喊而嘶哑,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,“你们守护的,是通往这一切的——‘家门口’!
是让这些画面变成现实的,那条唯一的归途!”
她本以为需要更多的激励,却听到人群中,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,用力抹了把脸,瓮声瓮气地吼道:“说得对!
那咱就把这‘家门口’,再守得宽敞点儿!
大到能装下整个西境的安稳!
大到能让所有想回家的人,都能平平安安地走进来!”
这质朴而豪迈的回应,仿佛引动了某种共鸣。
明月手中的记忆共享卷轴骤然光华大放,自动向两端延伸,化作一条由无数温暖记忆光影铺就的、璀璨夺目的光带!
这光带仿佛具有生命,一端连接着烽火台,另一端则无限延伸,指向远方每一个将士心中的家园。
恐怖幻象在这真实不虚的情感洪流冲击下,如同阳光下的冰雪,迅消融退散;那恼人的低语,也被光带中传来的、无数家庭团聚的欢笑声、叮嘱声所彻底淹没。
情感的浪潮,最终推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“心网”
共鸣。
西境大都督章邯匆匆赶到,他没有立刻下达任何指令,而是如同普通一兵般,将双手稳稳地按在烽火台那冰冷而古老的石面上,全力运转起连接全军意志的“心网”
。
但这一次,他传递出的,不再是冰冷的命令或坚定的战意,而是一种带着温度的、近乎笨拙的“请求共享”
。
“我…我也曾害怕过。”
章邯的声音通过心网,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位将士的心间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我怕你们被眼前的黄沙迷了眼,忘记了身后那片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守护的灯火。”
他微微停顿,仿佛在积攒勇气,然后,他主动敞开了自己内心深处,那些从不轻易示人的记忆片段:
心网中,所有将士“看”
到了一个瑟瑟抖的少年章邯,第一次在边关值夜,听见风吹旌旗的猎猎声响,就吓得尿湿了裤子,在同伴的窃笑中面红耳赤;
他们“看”
到了一个刚刚经历血战、亲手斩杀敌人的青年章邯,在无人看到的角落,抱着冰冷的长枪,将头深深埋入臂弯,肩膀因压抑的哭泣而微微耸动;
他们甚至“看”
到了已成为父亲、却因常年征战手上沾满血腥而内心充满矛盾的中年章邯,在面对自己刚刚出生的、粉嫩脆弱的婴孩时,那伸出去又迟疑地缩回的、微微颤抖的双手…
“但我更害怕的…是有一天,我会忘记自己也曾如此恐惧,如此脆弱,如此…渴望安宁。”
章邯的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