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亦甜,宪章护我眠”
的歌声响彻田野巷陌,真正实现了“万民唱宪章”
的盛况。
(三)燎原之势:火走全国
数月之后,来自各地的奏报如同雪片般飞向启明城。
巴蜀的稻田里,曲辕犁翻起深深的泥浪,农人笑语盈盈。
关中的粟米地,金黄的穗浪远胜往年,老农捧着沉甸甸的穗子,老泪纵横。
邯郸的集市上,标准的火尺火斗高悬,交易井然,争执大减。
九江的乡学里,童子们指着鼎灰歌词,放声高唱,声震林樾。
东海之滨的藏书阁,渔民之子按着指印,借走了描绘海外风物的帛书,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……
嬴政再次站在启明城的薪火鼎旁,鼎中的火焰,似乎因为汲取了来自神州大地的反馈而燃烧得更加蓬勃、更加沉稳。
他接过萧何汇总的、记录着各地进展的厚厚缣帛,没有翻阅,只是缓缓将其卷起,目光投向浩瀚的星空,以及星空之下,那片广袤而生机勃勃的土地。
火焰在他深邃的瞳孔中跳跃,映照着一条条新修的沟渠、一片片丰收的田垄、一间间喧闹的市集、一座座朗朗的社学……
文明的火种,已不再是星星点点。
它已化作无形的洪流,沿着帝国的血脉(驰道、运河),深入每一个乡亭里社,点燃了希望,重塑着秩序,温暖了人心。
这火,走遍了全国,将旧的蒙昧与隔阂焚毁,在新的基石上,熔铸着一个前所未有的、名为“文明”
的共同体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