策之关键,在于信用与流通。
需严格管控‘粮食券’印制,确保其价值稳定。
并可规定,北疆军粮部分采购,亦可用此券支付,加其流通,建立信用。”
张良羽扇轻摇,接口道:“典客司可配合,向中小商贾、乃至持有余粮的富户宣传,认购‘粮食券’既为爱国,亦为保值增值之良机,分化大粮商联盟。”
“其二,推行‘赎买令’与‘垦荒权重激励’。”
嬴政的目光转向冯劫和刘邦,“由监察令与地方官府联合,对确有囤积居奇、操纵市场之巨贾,不再简单抄没,而是启动‘赎买’程序。
朝廷按战前平价,强制收购其出合理储备之粮,支付方式,七成为‘粮食券’,三成为未来盐铁专卖之优先经营权或‘垦荒权重’加分。”
这是一个极其精妙的阳谋!
用未来的、虚拟的权益和信用凭证,来换取眼下急需的实物粮食,既避免了硬性剥夺引强烈反弹,又将豪强商贾的利益,某种程度上与朝廷的长期展捆绑在一起。
尤其是“垦荒权重”
,直接关联到未来权力分配的核心,对渴望提升政治地位的豪强而言,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。
刘邦眨了眨眼,琢磨过味来:“妙啊!
这帮囤粮的,不就是想财、想有地位吗?俺给他们!
不过给的是一张‘饼’和未来的‘权’,先把真粮食掏出来救急!
嘿嘿,这招够黑……不,够高明!”
“其三,”
嬴政最后说道,语气森然,“‘考成法’与‘非常审计’。”
他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,“度支司、监察令、乃至沛公的维稳系统,需协同行动。
对各郡县官吏,在平抑粮价、推行新策中的表现,列入‘考成’,与升迁黜陟直接挂钩。
对执行不力、甚至与奸商勾结者,无论官职大小,背景如何,监察令有权启动‘非常审计’,一经查实,严惩不贷!
必要时,可动用军法!”
这三条对策,一套组合拳,从经济手段到利益引导,再到行政与法律强制,层层递进,既展现了越时代的制度设计能力,也保留了足够的威慑力。
新政的推行,绝非一帆风顺。
“常平仓”
和“粮食券”
一经公布,起初并未立刻赢得信任。
市面上一度出现“朝廷没钱,用废纸换粮”
的谣言,一些大粮商更是暗中联手,试图继续抬高粮价,冲击朝廷的信用体系。
然而,萧何展现了他卓越的执行力。
他亲自坐镇度支司,调拨第一批实实在在的粮食,在咸阳几个主要市集设立平价售粮点,并明确规定,只收铜钱或“粮食券”
,且“粮食券”
价格略优。
同时,张良策动一些与朝廷合作较好的中小商行,率先公开认购并使用“粮食券”
,营造声势。
当第一批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市民,用刚刚兑换的“粮食券”
真的买到了平价粮后,信任开始如同水滴般汇聚。
而北疆传来消息,韩信奇袭部队的一次小规模补给,试验性地使用了部分“粮食券”
向当地大户采购,竟也顺利完成,更是极大地增强了“粮食券”
的信用。
更大的波折来自于“赎买令”
。
当朝廷的“赎买使”
带着“粮食券”
和盐铁专营文书,上门找到几位背景深厚的大粮商时,遭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。
“笑话!
区区一纸凭证,就想换走我等真金白银囤积的粮食?谁知道你们这‘宪章’能撑几天?”
一位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