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万万岁”。胤禟站在祭台上,望着眼前的场景,心中满是感慨——从最初的病榻谋划,到红花会探路、老将军出征、倭寇围剿,再到如今的正式归属,历经数月的努力,终于换来了琉球的安稳与百姓的欢颜。
归属仪式结束后,张庭玉率领使团启程返回京城,临行前他握着胤禟的手,叮嘱道:“九阿哥,琉球初归,人心未稳,治理需循序渐进,切不可操之过急。若有困难,随时传信回京,朝廷定会全力支持。”胤禟点头应下,送使团登船后,便立刻投入到政务中。
他先是在琉球各地设立“便民衙署”,安排朝廷派驻官员与琉球本地官员共同办公,方便百姓办理户籍、赋税等事务;接着,又组织农桑师傅深入各村落,开设学堂,传授种植、纺织技艺,还从大清调拨了一批高产粮种,分发给百姓;在海防方面,他与施琅、鳌无情商议,制定了“水师与百姓联防”制度——组织沿海村落的百姓成立“海防队”,教授基本的海上侦查与防御知识,一旦发现倭寇踪迹,便通过烽火台传递消息,形成“水师巡逻+百姓预警”的双重海防体系。
数月后,琉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:农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稻谷,商铺里的货物琳琅满目,港口的商船往来不绝,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安稳的笑容。施琅因福建水师事务需返回福建,临行前他特意来到胤禟的衙署,看着桌上的政务报表,笑着说道:“九阿哥,你这治理能力,连陛下怕是都要称赞!如今琉球民心安定,海防稳固,你总算可以松口气了。”
胤禟放下手中的笔,望着窗外的阳光,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:“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是朝廷的支持、将士的奋战、百姓的配合,才让琉球有了如今的安稳。往后,我还要继续努力,让琉球成为大清东南海疆最稳固的屏障,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太平日子。”
此时的京城,康熙收到琉球治理的奏报后,在朝堂上对胤禟大加赞赏,对朝臣们说:“胤禟此次主持琉球政务,沉稳有序,兼顾海防与民生,不负朕的期望!琉球归治,不仅稳固了东南海疆,也为其他藩属归附树立了典范,实乃我大清之幸!”
胤禛与英台得知琉球的近况后,也露出了笑容。英台看着玉佩中映出的琉球景象——百姓们在田间劳作,水师战船在海域巡逻,衙署里官员们忙碌办公,一派国泰民安的景象,轻声说道:“当初的谋划,如今终于有了最好的结果。”胤禛握住她的手,眼中满是温柔:“是啊,只要上下同心,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。往后,大清的海疆,定会越来越安稳。”
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:琉球那霸港的广场上,百姓们在田间辛勤劳作,孩童们在街头嬉戏;水师战船在湛蓝的海域巡逻,龙旗在风中飘扬;胤禟在衙署内批阅政务,脸上带着沉稳的笑容。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,像是在为这份“归治安稳、海疆太平”的盛景,送上无声的祝福。
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里,只留下琉球的安稳与大清的繁盛。从康熙的决策、张庭玉的交接,到胤禟的治理、施琅的海防,每一个人都在为琉球的归治与海疆的太平付出努力。这份跨越朝堂与边疆、凝聚宗室与百姓的力量,不仅稳固了大清的东南海疆,更书写了一段“同心协力、共筑盛世”的传奇,让大清的荣光,在海疆之上长久闪耀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