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球那霸港的晨光里,龙旗与琉球王室旗帜在海风中招展,历经倭寇围剿后的港口已恢复往日的繁盛——商船有序停靠在码头,搬运工们忙着装卸货物,百姓们脸上带着安稳的笑意,与此前被谣言笼罩的慌乱截然不同。胤禟站在码头的了望台上,望着眼前的景象,手中握着刚收到的京城急报,嘴角露出一抹释然的笑。
急报是康熙亲笔所书,言明已任命内阁学士张庭玉为“琉球安抚使”,率领吏部、户部官员组成的使团,三日后启程前往琉球,正式办理归属交接事宜;同时下令,待交接完成后,胤禟暂留琉球,以“总理琉球政务大臣”之名,主持琉球日常治理,统筹海防与民生事务,直至琉球政局彻底稳定。
“张大人素有才干,由他来办交接,定能稳妥。”胤禟将急报递给身旁的施琅,语气中满是期待。施琅接过细看,笑着点头:“陛下考虑周全!张大人精通典章制度,吏部、户部官员随行,既能厘清琉球的户籍、赋税,也能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治理章程,再加上九阿哥你坐镇,琉球的长治久安便有了保障。”
消息传开后,琉球王室与百姓都松了口气。国王特意带着王室成员前来拜访胤禟,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典籍,语气恳切:“九阿哥,这是琉球历代的户籍与赋税记录,虽不如大清典籍详尽,却也记载了琉球的风土人情与民生状况,愿为朝廷治理琉球提供助力。如今有大清的庇护,有九阿哥主持政务,琉球百姓定能过上安稳日子。”
胤禟双手接过典籍,郑重承诺:“陛下放心,朝廷治理琉球,绝不会强求更改当地习俗,只会在海防、民生上提供支持——既会派驻水师守护海域,也会派农桑、工匠师傅前来,传授种植、纺织技艺,让琉球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”
三日后,张庭玉率领的使团如期抵达那霸港。使团刚一登岸,便与胤禟、施琅、琉球王室召开会议,敲定了为期一月的交接计划:第一周,由吏部官员与琉球官员一同核查户籍,登记人口,明确管辖区域;第二周,户部官员梳理琉球赋税制度,结合大清律法与琉球旧制,制定合理的赋税标准,减轻百姓负担;第三周,划分水师驻地与行政办公区域,明确朝廷派驻官员与琉球本地官员的职责分工;最后一周,举行正式的归属仪式,向全琉球百姓宣告归属大清,颁布治理章程。
交接期间,胤禟每日穿梭于码头、衙署与村落之间,既要协调使团与琉球王室的事务,也要倾听百姓的诉求。在琉球北部的村落,他发现当地百姓因常年受倭寇侵扰,农田荒芜,不少人无粮可食,当即下令从朝廷调拨的粮草中,优先发放救济粮,同时安排农桑师傅留在村落,教导百姓种植高产的稻谷与蔬菜;在那霸港的商铺区,他得知商户们因担心赋税加重而忧心忡忡,便与张庭玉商议,决定对归附初期的商户免征半年赋税,鼓励商户恢复经营。
施琅则专注于海防部署,他与鳌无情等老将军一同巡查琉球各港口,在险要海域增设了望塔与烽火台,制定水师巡逻制度——每日派三艘战船沿琉球海域巡逻,每五日与福建水师进行一次通讯,确保能及时应对海上异动;同时,他还从福建水师调拨五十名经验丰富的将士,留在琉球训练本地水师,提升琉球自身的海防能力。
一月后,归属仪式在那霸港的广场上隆重举行。广场中央搭建了高高的祭台,台上摆放着大清的龙旗与琉球王室的旗帜,张庭玉手持康熙颁布的圣旨,高声宣读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琉球自古与大清交好,今自愿归附,朕心甚慰。特将琉球纳入大清版图,设琉球府,由朝廷派驻官员协同琉球王室治理;免征琉球三年赋税,派驻水师守护海疆,传农桑技艺,助琉球百姓安居乐业……”
圣旨宣读完毕,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欢呼声,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,高呼“吾皇万岁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