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在重新掩埋,可能要销毁更关键的证据。
\"看裂缝形状。\"林疏桐的紫外线灯往上一抬,穹顶裂缝在墙上投下扭曲的影子。
我猛地想起陈野最后一次出警时拍的现场照片——他在笔记本里画过类似的裂缝,旁边写着\"完美现场的缺口\"。
原来他说的\"缺口\",就是这道被刻意保留的裂缝,像一块提前安好的拼图,专等我来拼。
暗格里突然传来金属碰撞声,是玻璃注射器掉在金属盒上的脆响。
校长的笑声从通风口渗进来,混着常年吸烟的沙哑:\"沈墨,你永远拼不齐最后一块拼图。\"我转头看向门口,他不知何时退到了走廊,西装内袋的法医执照在灯光下忽明忽暗——那执照的签发日期,正是林疏桐母亲\"意外\"坠楼的前三天。
张洋突然动了。
他扯下训练服扔在地上,内衬的签名在紫外灯下显形,是校长的笔迹。\"陈野不是凶手。\"他的声音像被揉皱的纸,\"他是在给你铺路。
三年前那个雨夜,他明明能抓住凶手,却故意放跑了——他说,只有让你带着遗憾入局,才能拼出整张网。\"
我盯着地上的训练服,混纺纤维在灯光下泛着幽蓝。
林夏骸骨上的衣物残留,也是这种静电吸附模式。
原来从一开始,所有的\"不完美痕迹\"都是陈野设下的局——0.1的纤维差异、3c温差的血迹凝固规律、200种鞋底的磨损模式,他把我最擅长的痕检知识,变成了破解犯罪网的钥匙。
\"去办公室。\"林疏桐突然拽住我的手腕。
她的掌心全是汗,却凉得像冰,\"热成像仪该派上用场了。\"我顺着她的视线看向校长办公室的方向,墙上的水渍在灯光下泛着不自然的暗黄——那不是普通的渗水痕迹,是墙内有东西在吸收热量,可能是......
\"咔嗒。\"
通风口传来锁扣闭合的轻响。
我握紧温差仪,仪器屏幕上的温度曲线突然在校长办公室的坐标点上跳出一个红点——比周围高出3c,正好是陈野教我识别的\"异常温差阈值\"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