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是慷慨激昂,大义凛然。
李吉甫听得是目瞪口呆。
你怎么不说几十万安西军精锐大军也可以顺着这条铁路挥师东进,兵临中原。
他看着李唐那张真诚无比的脸,一时间竟分不清,对方到底是在找借口,还是真的在为大唐的千秋大业而谋划。
拒绝出兵的理由,被他说成了更高层次的忠诚。
这等境界,这等手腕,简直是闻所未闻!
“当然了。”
李唐见火候差不多了,又换上一副谦恭的表情,对着李吉甫意味深长地说道:
“本王在西北推行的一些新政,如均田、商税、户籍等,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,服务于陛下,但终究与朝廷旧制有些出入。
为了能更顺畅地调集钱粮,也为了这条钢铁之路能名正言顺地修建,还望裴少卿回朝之后,能代本王向陛下上奏,恳请陛下颁下旨意,对西北新政予以追认,使之一切都合乎大唐律法。如此,本王行事方能毫无掣肘,更好地为陛下效力!”
图穷匕见!
李吉甫心中猛地一凛。
他终于明白了,前面所有的慷慨、为难、大义凛然,都是为了这最后一句话做铺垫。
给钱给粮,可以,甚至可以加倍给!
不出兵,有无法反驳的理由!
而最终的目的,是要让朝廷承认他在西北建立的这一套全新体系的合法性!
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交易。
李吉甫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他知道,自己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。西北王府给出的条件太过优厚,而索要的东西,听起来又是那么的“合情合理”。
他几乎可以预见,当他把李唐的这番话带回长安,朝堂之上,那些相公们会是怎样一副精彩的表情。
他们会愤怒,会觉得被戏耍,但最终,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下来。
因为朝廷现在缺钱,缺粮,更需要一个“忠心耿耿”且实力强大的西北王来震慑四方。
“王爷……深谋远虑,下官……佩服之至。”
李吉甫艰难地从喉咙里挤出这句话,对着李唐深深地拜了下去,“下官回朝之后,必将王爷的忠义之心,以及这利国利民的万全之策,原原本本地奏明陛下!”
“有劳李大人了。”
李唐微微一笑,亲自将他扶起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