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执意上书,李元崇、方善行也无可奈何。
不光他一人,御史台闻风而动,纷纷弹劾夏侯敬德。
不过,高楷一律留中不发。
何霸道毫不气馁,坚持求见陛下,忽闻萧宪上书请求降封,不由大惊失色。
所幸,陛下并未同意,让他松了口气。
历经此事,他也熄了穷追猛打之心,不再弹劾——他可不想因此,丢了国公之位。
一场风波就此平息,但有人之地就有江湖,更何况朝堂这名利场,表面虽然平静,但内里暗流涌动,从未停歇。
……
时光流转,又到了阳春三月。
大明宫,紫宸殿。
许晋大礼参拜:“微臣拜见陛下!”
“快起来!”高楷笑道,“赐座!”
“谢陛下!”
叙礼毕,高楷赞道:“许公镇抚黔中道多年,保境安民,招揽蛮族、设置州县,使民生安定,着实劳苦功高。”
许晋谦逊道:“陛下谬赞,微臣愧不敢领受。”
“黔中道虽然恢复太平,但离安居乐业,尚有一段距离。”
高楷颔首:“从大乱到大治,并不能一蹴而就,还得花费一番苦功。”
“陛下圣明烛照,微臣多嘴了。”许晋面露惭愧。
“似许公这般尽忠职守,心怀百姓者,又有几人?”高楷摇了摇头,话锋一转。
“我让许公做这兵部尚书,一则为了酬谢功劳,二则,为了军制改易。”
许晋并不意外:“陛下有何打算,微臣洗耳恭听。”
“国家大事,惟祀与戎。”高楷直言,“大秦鼎立,军制却大多沿袭前朝,不合时宜,理当改制。”
“我打算,以十六卫统领全国兵马,每逢战事,通过兵部任命将领出征。”
“战事结束,则兵散于府,将归于朝。”
至于最高领导、调动之权,自然非他这个皇帝莫属。
“陛下圣明!”许晋自无异议。
“此外,基层军府改为折冲府,按照疆域大小和府兵多寡,定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”
高楷继续说道:“折冲府下设团、旅、队、火,以折冲将军率领,掌简点、征集、训练之权。”
许晋忍不住道:“敢问陛下,如何简点?”
高楷思忖片刻:“财均者取强,力均者取富,财力不均,先取多丁。”
“但凡大秦子民,有永业田者,年满二十一到四十九岁,都可简点入军,五十岁退役。”
许晋称赞道:“陛下仁德!”
前朝规定,可不管你有田无田,都要抓壮丁。一入军营,非战死、重伤、断手断脚,不得擅自离开。
熬到六十岁,才能退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