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部队,对武阳道。
“主公,照此速度,明日傍晚应能按计划折向东行。只是将士们体力消耗极大,需注意休整,以免非战斗减员过多。”
武阳看着蜿蜒在山道上,仿佛看不到尽头的队伍,沉声道。
“我明白。但时间不等人。告诉将士们,再坚持一下,出了山区,情况会好很多。到了池州,就有粮食,有休整的地方!”
第三天,部队在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了一整天,终于在日落时分,抵达了预定的转向点——一处隐蔽的山隘。
从这里,大军将离开西进的山路,转而向东,沿着那条废弃的古商道,直插池州郡。
武阳命令部队在山隘后方的谷地扎营,进行自出发以来第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。
篝火升起,驱散了山间的寒意和黑暗。士兵们终于可以卸下甲胄,好好睡上一觉。
武阳却毫无睡意。
他和诸葛长明站在山隘上,回望西方,庆州的方向早已被层峦叠嶂的群山遮蔽。
“不知道庆城那边,情况如何了。”
武阳喃喃道。
“东方霸不是庸才,我们的疑兵之计,瞒不了他太久。”
诸葛长明冷静地分析,
“他现在可能已经起了疑心,甚至派出了探马深入山区搜寻。我们必须在他确定我们真正动向之前,进入池州郡,并打响第一仗!”
“是啊,时间紧迫。”
武阳深吸一口气,转向东方。
那边,是更加深邃的黑暗,也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所在。
“明日开始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进入池州郡,便是虎口夺食!”
第四天,黎明,靖乱军悄然转向东方,踏上了那条几乎被草木覆盖的古商道。
这条路比之前的山路更加难行,但确实如诸葛长明所料,极其隐蔽。
一连数日,队伍都在寂静而急迫的行军中度过,除了偶尔惊起的飞鸟和野兽,再无人迹。
干粮在一天天减少。疲惫和焦虑开始在军中蔓延。
但武阳和各级将领始终身先士卒,与士兵同甘共苦,极大地稳定了军心。
次日斥候带来了一个关键消息。
“报!前方五十里,已出山区,乃是池州郡边缘地带!发现一座魏阳军小型屯粮据点,守军约三百人!”
武阳和诸葛长明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亮光。
“好!”
武阳精神一振,
“天无绝人之路!传令前军段枭部,连夜奔袭,给我拔掉这个据点!动作要快,要干净,不许走漏一人!拿下粮食,补充军需!”
“得令!”
传令兵飞驰而去。
当夜,远处传来了隐约的喊杀声,但很快便归于沉寂。
天亮时分,孙景曜派回报捷:据点已下,缴获粮草一批,足够大军三日之需,守军全歼,无一漏网!
消息传开,全军振奋!
连日奔波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。粮食的补充,以及进入敌人地盘后首战告捷,极大地鼓舞了士气。
在决定实施战略转移,大军秘密开拔之前,武阳还进行了一项至关重要的部署。
他并非全然放弃庆州,更需要在东方霸的视线里,留下一个足够逼真的“诱饵”。
几天前——中军帐内,烛火摇曳。
武阳面前站着五位将领,皆是面容坚毅,风霜刻面,他们是赵甲、钱乙、孙丙、李丁、谢戊,都是最早追随武阳起兵的元从老臣,忠心耿耿,历经百战。
“赵甲,钱乙,孙丙,李丁,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