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。
“拿着,《时空结构初探》、《引力波与量子涨落》、《观测者效应悖论解析》……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,但基础打得牢,有些思路,现在那些花里胡哨的论文里反而找不到了。”李老师的声音依旧沙哑,眼神却格外清亮,“竞赛的方向,无非是那几个老生常谈的模型应用和实验设计,关键不在于你知道多少,而在于你能不能想得比别人深一点,角度刁一点。别被那些条条框框束缚住。”
张亮接过书,如同接过武林秘籍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接下来的日子,他几乎进入了废寝忘食的状态。白天跟着队伍参加集训,学习实验仪器的操作,熟悉竞赛流程;晚上则一头扎进李老师提供的参考书和自己的研究中。他将理论知识与自己对“刹那芳华”的体悟相互印证,竟产生了许多奇思妙想。
张亮不再满足于单纯理解书上的模型,开始尝试构建自己的简化模型,用以描述那种微小的、局部的时空流速变化。他用数学语言去描绘“涟漪”,用物理概念去类比“触碰”,虽然这些模型还极其粗糙,甚至可能漏洞百出,但其中蕴含的独特视角,让偶尔过来指导的李老师也频频点头,眼中异彩连连。
竞赛的日子一天天临近,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整个代表队。主力队员,特别是那位负责核心实验环节、成绩稳居年级前三的学长陈锋,更是成为了全队的焦点和支柱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
就在竞赛前三天,一个噩耗传来:陈锋突发急病,被紧急送往医治疗,至少需要休息一周,绝对无法参赛了!
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在整个代表队炸开。指导老师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,其他主力队员也慌了神。陈锋负责的那个实验环节技术难度最高,是整个比赛项目的关键得分点,临时换人,谁能顶得上?预备队里另外两个高三的学生,水平与陈锋相差甚远,而且对那个实验的熟悉程度也远远不够。
绝望的气氛开始蔓延。
“老师,让张亮试试吧。”一个声音怯生生地响起,是队伍里一个平时很文静的女生,她注意到张亮在最近几次合练中,对那个实验的理解和操作似乎有种异乎寻常的敏锐。
“他?一个高一的新生?开什么玩笑!”立刻有人反驳。
“就是,他才接触这些多久?理论再好,动手能力能跟陈锋比?”
“让他上,我们这次肯定完蛋!”
指导老师眉头紧锁,目光在几个预备队员脸上扫过,最终定格在一直沉默不语的张亮身上。他想起了张亮近期的惊人表现,想起了李老师对这个学生不同寻常的推崇,也想起了校长当初的破格录取。
死马当活马医吧!
“张亮,”指导老师沉声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决绝,“陈锋的实验部分,由你顶替。从现在开始,到比赛前,所有合练以你为核心。有没有问题?”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张亮身上,有怀疑,有担忧,也有等着看笑话的。
张亮深吸一口气,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,不是因为紧张,而是因为一种莫名的兴奋。他抬起头,目光平静而坚定,清晰地说道:“没问题,老师。我会尽全力。”
他没有夸口,也没有退缩。在别人看来,这或许是灾难临头,但在他眼中,这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——一个在更高舞台上,验证自己所学、所悟的机会!那些日夜不辍的练习,那些在李老师指导下构建的独特模型,那些对时空涟漪的微妙感知……或许,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
他仿佛已经看到,竞赛的舞台上,那微不可察的万分之一秒,将如何掀起决定胜负的波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