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“我汗国不比大明,贤士云集。”
“帖木儿汗国求贤若渴,诚招天下英才。”
“凡愿投效之工匠贤能,”
“国主必以国礼相待,”
“使其尽展其才。”
“闻大明洪武初定,立四民之策。”
“若为工匠,世代为工匠!”
“若为商贾,世代为商贾!”
“然我国主不同,但凡有能之士,必得重用!”
“若真能辅佐国主治世,”
“至少可任行省要职……堪比大明知府!”
“统辖一方疆域!”
此言一出,
满场哗然!
“知府之位?”
“妙哉!好一位外使!”
“这是来我大明寻访人才?”
“一去便授知府之职!”
“此计更甚阳谋。”
“分明是要动摇大明根基。”
“早说此番使团来访,必是居心叵测!”
“大明人才济济,”
“却有人在朝中受排挤,更有甚者,洪武帝在位期间,遭罢黜流放乃至处斩的官员不计其数!”
“如今他们使出这一招,着实阴险。”
“不仅如此!”
“结合先前所言,其意不在交流,而在为我大明文武百官埋下隐患!”
“果然,诸国亡我之心不死,”
“用心何其毒也!”
“洪武帝亦难应对,毕竟四民之策深入人心,大明总有不得志之官员、商贾、工匠……”
“一去便为知府!”
“此讯若传开,对我大明而言,又是一场阳谋!”
“陛下会应允么?”
果然,
此刻太子朱彪面色凝重。
连老爷子目光也阴沉下来。
“有趣,有趣!”
“三问天下,却句句关乎我大明江山!”
“每一问背后,皆藏深意?”
“好!”
“好!”
“手段高明。”
老爷子虽在称赞,语中寒意却显而易见。
“天下英才何其多?”
“国主曾言,纵是蒙元铁骑,善于征战,却非治国之材。”
“故而……”
“我等此行,确为求才而来。”
“还望大明陛下与百官莫怪。”
他们看似彬彬有礼,
言语中却暗藏机锋。
甚至——
他们显然是刻意提及
近日京城中那件 之事。
此时,
开口的已非其弟子,
而是莫古亲自上前!
“先前在草原游历途中,我们遇到了两位大臣……”
“看模样,似乎是明国的人!”
“一个名叫黄子澄,另一个叫赵茂!”
唰!
此言一出。
朱允炆首先脸色大变!
群臣也纷纷望了过去。
莫古微微一笑。
“贵国切莫动怒。”
“此事与我们无关。”
“是他们主动请求我们带回去的!”
“如今,”
“虽然赵茂年事已高,不幸在半路去世,”
“但黄子澄、黄大人,已成为我帖木儿国的行政客卿……专门为大汗献策!”
“未来的前途……不可估量!”
“当啷”一声。
朱允炆手中的酒杯滑落在地。
发出清脆的声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