臣。
“咱现在,就问你们一句——”
“也是你们进殿时,咱问的那句话!”
“大明,到底亡于何因?”
“你们说,全都给咱说……”
他边说边靠回椅背,
目光冷峻,怒火暗涌。
情绪变得太快,
群臣一时摸不着头脑。
但此刻,
最欢喜的莫过于朱允炆了——
他们猜对了!
真的猜对了!
朱允炆立刻望向黄子澄,
两人对视,满脸喜色。
黄子澄毫不犹豫,出列禀报:
“启禀陛下,臣有答案。”
“黄子澄?”老爷子眯起眼。他对这人印象很糟,非常糟!
外行瞎指挥内行,
朱允炆几个关键决策,就是他不通装通出的主意。
再加上,
之前几次回答问题,这人也是胡说八道,
让老爷子十分恼火。
不过,
想到他最后宁死不降朱棣,
也算有点骨气。
老爷子才给他一个机会。
“你说。”
黄子澄连忙上前,迅速说道:
“陛下,臣以为,大明的弊端有多处……”
这回他学乖了,没用“”二字,只提“弊端”,照顾皇上心情。
“依臣方才所见,其一,大明后期财政支出问题重重,导致国库空虚,朝廷无钱可用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!”
老爷子点头,这确实是原因之一。
“继续说。”
朱允炆面露喜色,黄子澄又接着道:
“其二,明末流民起义,归根到底是百姓吃不上饭,活不下去了,这才形成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流民。”
“朝廷不断派兵,却使边患日益加剧,”
“首尾难顾,终致……那般结局。”
老爷子再次点头:
“你在政事上的见解,倒有几分道理。”
被这样一夸,
黄子澄脸上喜色更浓了。
终于,他鼓起勇气说出了那个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……
“第三种,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。”
话音落下。
黄子澄精神一振,脸上涌现出慷慨赴义的决然。
“陛下为我大明推行财政三策,却屡屡有人从中作梗。”
“而在诸多阻挠之中,诸王势力最为庞大!”
“诸王手握重权、心怀异志,动摇我大明皇室正统!”
“正因如此,才为后世埋下祸根!”
“因此……”
黄子澄言辞铿锵,在朱允炆炽热而激动的注视下,
一字一句如雷贯耳:
“陛下——必须削藩!”
“而削藩之举——”
“必自燕王始!”
“陛下——必须削藩!”
“而削藩——”
“必自燕王始!”
此言一出。
大殿之内,
霎时一片死寂!
武将队列之中,蓝玉与傅友德皆面露惊色,同时望向黄子澄。
蓝玉先是一怔,随即嗤之以鼻:“此人意欲何为?简直不知所谓!”
傅友德却若有所思,低声道:
“或许……他自以为寻到了别的出路。”
蓝玉不屑道:“自寻死路罢了!这些文臣论起军事,终究目光短浅。”
“满脑子削藩之念,我看二殿下也是被他们蒙蔽了。”<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