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
并非皇上仁慈。
而是他的言论并未触怒龙颜。
可从昨日下午起,
一向得宠的二皇孙朱允炆竟被斥责离朝。
他顿时醒悟。
今日这潭浑水,他绝不能涉足。
做人总要懂得审时度势。
黄子澄自觉眼力过人。
突然。
\"启禀陛下!\"
黄子澄心头一震。
循声望去。
只见昨日率先应答的工部侍郎林志恒,
已然昂首出列。
身姿挺拔,正气凛然。
\"臣有本奏!\"
皇上含笑问道:\"林侍郎昨日曾进言,说宋朝钱币不以银两计,而是贯钱......可对?\"
\"此言甚善。\"
\"既然昨日三皇孙已将问题阐明,你可有高见?\"
虽心中早有定论,
但身为帝王,
岂能伊始便向群臣坦露心迹?
御极二十五载,
他深谙与朝臣周旋之道。
林志恒神色肃穆,
并未因皇上和蔼语气而动摇分毫。
\"陛下容禀,昨日是臣疏忽,闹了笑话。\"
\"故而返家后彻夜深思!\"
\"终有所得。\"
\"哦?\"皇上兴致愈浓,\"但说无妨。\"
林志恒迈前一步,\"臣反复思量,仍以为三皇孙昨日所言,犹如稚子嬉语,终究欠妥!\"
\"依三皇孙之见,朝廷财政似乎处处漏洞!\"
\"实则陛下,此乃时势使然,大明唯有如此方能安定天下!\"
皇上目光渐冷。
唇角却仍噙着笑意。
'哦,倒成了不得已而为之。'
\"且详述汝见!\"
虽察觉圣意不悦,
但林志恒环视四周,见同僚皆以目鼓励,
遂横下心来。
此番言论,
不仅要面陈圣听,
更要昭示百官!
\"陛下!\"
\"昨日三殿下首问税粮转运之弊,谓其易生贪腐!\"
\"然陛下。\"
\"自古税粮皆循此制。\"
\"岂有他法可循?\"
\"先秦两汉,隋唐宋元!\"
\"史册所载,贪腐不绝,前朝何曾觅得良策?\"
\"岂能因偶发贪渎。\"
\"便废百年成法?\"
此问一出,众臣纷纷颔首。
他又道:\"以臣观之,往日贪腐案件,皆因监管疏漏,加之奸佞胆大妄为,方有郭恒案中两千七百万石粮米被侵之事!\"
\"自陛下严惩以来,此类案件已大为减少。\"
“依微臣之见,贸然推行变革,恐将引发诸多不可预知的祸患,实属得不偿失!”
“税粮制度历经千载,已臻完善。”
“不仅契合我大明国情,且仰赖皇爷威仪尚存。”
“各州府官员定当恪尽职守,严加监管。”
林志恒言毕,自觉应对机敏,胸中涌起一股自豪。
然而,
龙椅之上,
皇帝目光冷峻,
嘴角仍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。
他环视群臣,
问道:“还有何见解?”
“尤其是后两项政策……”
“诸位但说无妨。”
此时,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