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救的……”
“是让我大明百姓,家家户户都有余粮!”
“朕要救的……”
“是让我大明百姓,再不会在灾年里易子而食!”
“朕要救的!”
“是千秋万代的百姓!”
“是子子孙孙、代代传承的——”
“大明人!”
老爷子一挥衣袖,目光扫向群臣。
“你们——还让不让咱救?”
“你们……还让不让救?”
老爷子面对群臣,沉声发问。
百官寂静。
杨宪猛地抬头。
“臣这就召集户部上下,全力协助……”
他还想继续说,却被老爷子抬手打断。
“不必了!”
“有人已经做成了。今天这朝会,只是通知你们一声。”
这话让群臣再度吃惊,纷纷想追问。
但老爷子没给他们机会,借着此刻的威严,肃然开口:
“吏部、户部听令!”
詹徽、杨宪神情一紧,快步出列。
“臣在!”
“你们下朝之后,立即召集下属、动员百姓,在应天府选址,建起所有救灾所需设施!”
“兵部、五军都督府听令!”
茹瑺与一众武将齐步上前。这些武将多是当朝国公的二代,在都督府任职。
“你们现在出城,调三千人马候着。”
“咱要带他们去取粮。”
此言一出,百官终于放下心来。
既然皇爷所说属实,灾情便可解了。
不少臣子面露喜色。
茹瑺与将领们躬身领命。
“刑部、大理寺听令!”
……
“你们即刻派人前往湖广布政司,将所有罪臣缉拿归案……”
“此事从速从严!”
“押回之后,于灾民面前斩首示众,以安民心!”
一连串命令之后,老爷子缓缓望向最后一个方向。
朱允炆见老爷子看向自己,还以为会被委以任务。
然而下一刻——
“允熥,趁着群臣还在消化,你就把答案告诉他们吧。”
朱允炆的脸色,瞬间惨白。
直到这一刻——
文武百官这才知晓,那位三皇孙竟已解出答案?
“遵命,皇祖父。”
朱允熥怀着忐忑之心出列。
这是他初次在朝堂之上正式面对群臣,心中难免紧张。
然而,一想到说完此事便能前往那个地方,见到祖父提及的“大哥”所留之物,
所有的畏惧与不安,便仿佛瞬间消散。
他迅速面向群臣,以最快的速度陈述起来。
“【第三题:张秀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,家中有贤妻与一幼犬。千尺之外,夫妇相见大喜。秀才步速为六,贤妻步速为四,幼犬以十的速度欢腾奔跑,自妻侧出发,奔向秀才,遇秀才后又折返……如此往复不停……】
【问:幼犬共行多少尺?】
“其实,这只是一道相对而行的算学题。”
此时百官对题目已了然于心,而他们困惑之处,
也正在于此。
“明明是两人相向而行……为何问狗跑了多远?”
“诸位所疑,想必正是这一点吧?”
见众人纷纷点头,不少官员甚至凑近细听,
朱允熥的信心渐渐增长。
“其实大家与往日一样,在面对这些题目时,
都无意中忽略了某个关键。”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