紧张得老扯衣领,结果把领口的扣子扯松了,服装组的李姐还笑你‘苏清是刑警,不是小姑娘’;还有这张,拍雨戏那天,你被浇得浑身湿透,头都贴在脸上,还在背下一场的台词,手里的剧本都泡软了;哦对了,还有老周师傅端着粥追你,喊‘先吃饭再拍戏’的照片,你当时跑得太快,粥都洒了点在他裤腿上,他还说‘没事,热粥暖腿’……”
成彦翻开纪念册,指尖碰到一张小小的q版画像,是个穿警服的姑娘,手里举着证据袋,旁边写着“给成彦姐姐:苏清飒!”
——是之前粉丝寄来的,小夏特意贴在这里。
“还有这个!”
小夏又翻到最后一页,是张便利贴,上面是剧组所有人的签名,从导演到场务,连食堂大妈都画了个小爱心,“我昨天熬夜让大家签的,以后你想这个剧组了,就看看它。”
“成彦老师,拿着!
别光顾着看册子,饿了吧?”
老周的声音从人群里挤出来,手里举着个印子“剧组专用”
的保温桶,桶盖一打开,红烧肉的香味就漫了满场——肥而不腻,酱汁裹着肉,还撒了点香菇丁,是成彦最爱吃的口味。
“食堂的张大妈特意做的,说‘成彦这姑娘拍戏太拼,杀青了就得吃口好的,补补这几个月的辛苦’。”
老周把保温桶塞到她手里,又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塑料袋,里面装着半瓶辣椒酱,瓶身上贴着张手写的便签:“成彦老师:这个辣度刚好,拌米饭吃香。”
“这是上次粉丝寄来的,你说好吃,我就给你留了半瓶,”
老周挠挠头,有点不好意思,“以后你去别的剧组,要是食堂的菜没味道,就拌点,别总凑活。”
成彦接过保温桶,温热的触感从手心传到心里。
她想起开机第一天,老周也是端着粥过来,说“新人别紧张,陈导是个惜才的,你只要把苏清的劲儿演出来,准行”
;现在杀青了,他还是用最实在的方式,给她送吃的。
正说着,刘师傅挤到她身边,手里捧着个小小的证据袋模型,塑料做的,却跟真的一模一样,封条上的“刑侦一队”
印章是刘师傅用红漆一点点描的,边缘还有点歪歪扭扭。
“成彦,这个给你留个纪念,”
刘师傅的手有点抖,指节上全是做道具磨出的老茧,“是我用做布景剩下的1eftover(边角料)做的,你看这封条,跟真的一样吧?我描了三遍才描好,就怕不像,你不喜欢。”
“行业里有个冷知识。”
陈导突然凑过来,手里翻着个小本子,是他的导演笔记,封面都翻得卷边了,“一般剧组杀青,都会让主演留件道具当纪念,说是‘把角色的运气带走’。
我当年拍第一部戏,留了件男主的旧外套,后来还真拿了最佳导演——那外套现在还挂在我书房呢。”
他指着刘师傅做的证据袋模型,笑着说:“你这可比我的外套有意义,苏清的心思,全在这小小的袋子里了,以后看到它,就想起你怎么把苏清演活的。”
成彦把证据袋模型攥在手里,塑料的质感很轻,却好像装着这三个半月的所有回忆——凌晨四点的片场、热粥的温度、台词本上的批注、还有大家的笑声。
手机在口袋里震了震,是顾怀安来的语音,背景里有茶馆水壶烧开的“呜呜”
声,还有老陈的大嗓门隐约传来:“成丫头什么时候回来?糖三角都快凉了!”
顾怀安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暖意:“我跟老陈在茶馆等你,煮了你爱喝的冰糖雪梨,放了点川贝,你这几天拍夜戏总咳嗽;老陈还烤了糖三角,特意少放了糖馅,说‘成丫头拍戏怕粘牙,甜了容易忘词’;对了,我还买了刚出炉的芝麻烧饼,是你爱吃的那家,还热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