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须再添一把火。
孙连城脸上露出了“痛心疾”
的表情,他看着李卫国,摇了摇头,眼神里充满了对“俗人”
的失望。
“卫国同志。”
他的声音充满了高处不胜寒的寂寥。
“你只看到了物理的隔断,却没有看到精神的联通。
你只算计了金钱的成本,却没有看到人文的价值。”
他提高了声调,带着一种布道者的狂热:“我们追求的,不应仅仅是把人从a点运到b点。
我们要打造的,是‘人文公交’!
是流动的城市风景线,是体现我北莞市文明关怀的新高度!
当外地游客来到北莞,坐上我们的公交车,他们会惊叹,这是一个连市民乘坐公交车的‘精神需求’都考虑到的城市!
这,就是城市软实力!”
就在这时,坐在角落里的几个“宇宙心学研究会”
核心成员,再也按捺不住了。
他们是作为“市民代表”
被邀请来旁听的。
市作协的王副主席第一个站起来,脸膛涨成了猪肝色,他猛地从椅子上站起。
“我坚决反对李局长的看法!
书记任的创想,这是把人文关怀具象化的伟大实践!
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温情!”
另一位在大学教哲学的陈教授扶了扶眼镜,站起来补充道:“李局长,你看到的只是隔断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哲学符号!
它象征着现代社会中,集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!
在公共的集体空间中,极致地尊重个体独立性,这是一种多么前的治理理念!
孙书记的境界,已经越了单纯的市政管理,进入了社会学的范畴!”
“对!
这不是隔断!
这是移动的‘解忧杂货店’!
是流动的‘深夜食堂’!”
“何止是食堂?这是流动的道场!
是穿梭于红尘中的禅房!
孙书记是在为每一个疲惫的都市人,打造一个移动的心灵港湾!”
信徒们你一言我一语,气氛瞬间被点燃。
他们的眼神狂热,言辞浮夸,把一个愚蠢的隔断,捧上了哲学、美学和城市精神的圣坛。
李卫国看着这群人,脑子嗡嗡作响。
他感觉自己仿佛闯进了一个邪教的集会。
他张了张嘴,想说点什么,却现自己的“成本”
“安全”
在这些“精神”
“灵魂”
面前,显得那么苍白。
孙连城坐在那里,脸上的表情凝固了。
他看着那些为他摇旗呐喊的“信徒”
,心中一片冰凉。
不,不是这样的。
剧本不是这样的。
你们这群猪队友!
我辛辛苦苦挖的坑,你们怎么就把它填平了,还给我在上面修了座纪念碑?!
主持会议的市长,本来也觉得这个方案有些不切实际。
但看着眼前这番景象,他的心思活络了起来。
一方面是交通局长提出的实际困难,另一方面是“文化界代表”
和“专家学者”
的高度赞誉。
这个方案,好像……确实花钱不少,用处不大。
但是,它“高大上”
啊!
“人文公交”
“城市软实力”
“文明新高度”
……这些词多好听,多适合写进年终的总结报告里。
花一笔钱,搞出一个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创新举措”
,还能得到文化圈的一致好评,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