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这一次,他没有画圈,而是画了一张公交车内部的结构图。
他在每个座位之间,都加上了一道清晰的隔断。
他内心深处,一个癫狂的声音在呐喊:来吧!
让你们见识一下,什么才是真正的形式主义!
什么才是脱离群众的拍脑袋决策!
三天后,方案汇报会。
会议室里气氛庄重,交通局、财政局、城建规划局的一把手悉数到场,市长亲自主持。
所有人的目光,都集中在孙连城身上。
孙连城清了清嗓子,展开了他的方案图纸。
图纸上,一排排公交座椅被一个个独立的“小包间”
所取代。
“各位领导,同志们。”
孙连城开口了,他刻意让自己带上一种脱离现实的、神神叨叨的语调。
“我这个方案的核心,不是改造一辆车,而是重塑一个空间。”
他指着图纸上那可笑的隔断,内心狂喜,表面却是一派悲天悯人的庄严。
“我们每天,都在拥挤的公共空间中被动地与他人接触。
身体的疲惫,精神的内耗,让我们不堪重负。
我们需要什么?我们需要一个边界,一个喘息的角落。
因此,我提议,在全市的公交车座位之间,安装‘半透明磨砂隐私隔断’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看着台下众人那既困惑又努力在理解的表情,心中的快感又增一分。
“请注意。”
他加重了语气。
“这隔断,隔开的不是视线,它只是半透明的。
它隔开的,是尘世的喧嚣,是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社交压力。
它为每一个在城市中奔波的疲惫灵魂,保留了一份形而上的边界感。
当一个上了一天班的年轻人坐在这里,他不必再假笑,不必再端坐,他可以在这个小小的、属于他自己的空间里,短暂地卸下所有伪装。”
会议室里一片寂静。
交通局局长李卫国是个干了一辈子交通的实干派,他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,终于忍不住了。
“孙书记。”
李卫国站了起来,他的声音洪亮而耿直。
“恕我直言,您这个方案……恐怕不太现实。”
来了!
孙连城心中一阵狂喜,他期待的“对手”
终于登场了!
李卫国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问题:“第一,成本。
全市三千四百辆公交车,过十万个座位。
每个座位加装这么个东西,材料费、安装费、后期维护费,这是一笔天文数字。
财政局的同志,你们的预算够吗?”
财政局长默默低下头,推了推眼镜。
“第二,安全。
您这半透明的隔断,不是给小偷创造了天然的作案掩护吗?乘客的手机、钱包放在旁边,一转头就没了,司机和其他乘客根本看不见。
出了事,这个责任谁来负?”
“第三,空间和采光。
公交车本来就拥挤,加了这么多隔断,空间感更压抑,车厢内的采光也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而且上下班高峰,乘客连站的地方都快没了,这个隔断只会碍事。”
“这东西根本不实用!”
李卫国最后总结道,话语掷地有声。
完美!
太完美了!
孙连城几乎要忍不住为李局长鼓掌。
他说的每一个字,都精准地打在了这个方案的“愚蠢”
之处。
孙连城仿佛已经看到,自己的方案被驳回,自己被批评为“好高骛远、脱离实际”
,然后顺理成章地被边缘化。
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