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林建国复工后,家里的经济压力骤然减轻,气氛也明显活络起来。
王淑芬脸上的愁容少了,连带着做饭时都舍得多放一勺油。
林雪更是成了家属院里的小红人,因为她的新书包和头绳,引来不少小伙伴羡慕的目光。
但林烨很清楚,这只是暂时的安稳。
父亲那点工资,最多只能保证温饱,距离他规划的蓝图还差得远。
启动资金,必须加积累。
他的目光,再次投向了那版让他赚到第一桶金的猴票。
上次在邮电局门口,他只是小试牛刀,用一版猴票换了两千块应急。
但现在,他需要更多。
根据记忆和这几天在集邮柜台旁敲侧击得到的信息,1983年的猴票虽然已经开始引起少数嗅觉敏锐的集邮者注意,但远未达到后世那种一票难求的天价。
市场上依然有流通,只是价格比面值高出不少。
这就是机会!
他手里还有苏晚晴那里得来的另外两版完整猴票,这就是他下一步的弹药。
这一次,他没有再选择在邮电局门口蹲守散客。
那样效率太低,且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注意。
他的目标,是市里刚刚萌芽的、半地下的集邮爱好者小圈子。
通过几天在图书馆和邮局的有心观察和闲聊,他锁定了一个人——市文化馆的老刘,一个戴着深度眼镜、看起来有些迂腐的中年男人。
但林烨知道,这人是个真正的邮痴,而且家境颇丰,是圈子里小有名气的“大户”
。
这天下午,林烨揣着一版猴票,来到了文化馆门口,等着老刘下班。
五点半,老刘推着辆二八大杠走了出来。
林烨迎了上去,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、略带腼腆的笑容。
“刘老师您好,冒昧打扰一下。”
老刘扶了扶眼镜,疑惑地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:“你是?”
“我叫林烨,是个集邮爱好者。”
林烨递过去一张早就准备好的、写着自家地址的小纸条,“听说您对邮票很有研究,我偶然得了点东西,想请您帮忙掌掌眼。”
老刘接过纸条,看了看,又打量了一下林烨,见他眼神清澈,态度诚恳,不像是骗子,便点了点头:“什么东西?”
林烨左右看看,压低声音:“t46,庚申年猴,整版。”
老刘的眼睛瞬间就亮了!
呼吸都急促了几分!
“整版猴票?真的?品相怎么样?”
“品相绝对一流,您放心。”
林烨低声道,“这里不方便,您看……”
“去我家!
现在就去!”
老刘一把拉住林烨的自行车把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
整版猴票,对于他这种资深邮痴来说,诱惑力是致命的。
到了老刘家,一个到处堆满书籍和邮册的筒子楼单元。
林烨拿出那版用透明塑料膜小心保护着的猴票。
老刘戴上白手套,拿着放大镜,凑在台灯下仔细看了足足十分钟,嘴里不时出啧啧的赞叹声。
“好!
品相太好了!
难得!
太难得了!”
他放下放大镜,深吸一口气,看向林烨:“小伙子,开个价吧。”
林烨心中早有计较。
他不能要价太高,否则会把对方吓跑,或者引起怀疑。
但也不能太低,显得不正常。
“刘老师,您是行家。
我也不瞒您,这票我急着用钱。”
林烨做出犹豫的样子,“您看…三千五,行吗?”
这个价格,比市面流通价高出近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