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想邀请你来担任。”
听到林远这话,汪韬默然的抬起头,镜片后的目光没有波澜。
“光子芯片?”
他直接开口,声音平直没有任何情绪,
“你知道这是难度多大的项目吗?至少需要投入数百亿美金,研周期过十年,且成功率不足1的理论项目。
你想让我负责?”
“不是负责。”
林远纠正道,“准确的说是主导。”
“说出你的计划。”
汪韬放下刀叉,身体微微前倾。
这个动作表明,谈话正式进入核心。
林远知道,对汪韬就应该开门见山,把他感兴趣的内容,直接怼到他的脸上。
弄他一脸的那啥。
谁让这货是个偏执狂呢?
只有硬核逻辑严密,可执行的技术路径才能打动他。
“计划分三步,一个核心实体,两大支撑体系。”
林远硬着头皮,动他的画大饼技能,向汪韬描绘出了一个清晰的组织架构图。
核心实体,光子前沿科学实验室。
法律实体形式,瑞士非盈利性基金会。
注册地楚格州。
“你为何要将注册地放在瑞士?”
汪韬打断了林远的施法,问道。
很显然他想考一考林远,看看他到底几斤几两。
“原因很简单,瑞士是永久中立国,可规避中美技术战的直接政治压力。
而且它拥有全球最严格的金融与法律隐私保护体系,再加上税收政策对非盈利科研机构极其友好。”
汪韬点点头。
林远接着滔滔不绝的说道。
组织架构设立科学理事会,作为最高决策机构。
理事会成员由创始科学家团队和核心投资方代表共同组成。
汪韬将作为第一任理事会主席,拥有一票否决权。
初期预算,产业基金期注资十亿美金,作为种子基金。
后续,将以项目捐赠和联合研的形式持续输血。
资金将通过在开曼群岛设立的spc进行隔离,确保财务路径无法被直接追溯。
林远一口气说了一堆,没有一句废话,全是法律、金融、组织架构层面的硬核干货。
他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茶。
汪韬陷入了沉思,林远的这个开局,已经出了单纯的技术构想,进入到了全球化资本运作和顶层法律架构设计的层面。
“思路倒是可圈可点,但是后续怎么做?你有计划吗?”
汪韬认可了林远的初步架构。
林远此时也歇的差不多了,又开始了他的口若悬河。
“第一步是平台搭建与人才吸纳。
周期:36个月。
核心任务是完成pfl苏黎世总部和pfl新加坡分部的硬件建设与团队组建。”
“你选址的依据是什么?”
汪韬问道。
“苏黎世背靠eth与epfl两大欧洲顶尖理工院校,以及蔡司、徕卡等精密光学产业集群。
新加坡毗邻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产业链,同时也是东西方技术人才交流的中转站,便于我们吸纳亚洲,特别是台积电、三星的流失人才。”
“不错,你接着说。”
“人才吸纳方案,我打算叫诺亚计划。
我需要利用你在全球学术界的人脉,列出一份诺亚方舟登船名单。
目标人物分为三类:第一类,领航员1o人。
标准:诺贝尔奖级别或沃尔夫奖、图灵奖得主,不问国籍,不问年龄。
我们可以为他们,提供终身制职位以及独立的实验室和团队组建权。”
“第二类,工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