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缓地放下茶杯,用一种极其严肃的眼神看着他,
“你觉得,我们当初费那么大的力气,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成立‘数产办’,搞这个‘江南之芯’计划,就是为了去跟那些国外厂商,抢机顶盒、抢智能音箱的市场吗?”
这句话如同一盆冰水,从林远的头顶浇下。
林远愣住了。
“那……那是为了什么?”
他下意识地问道。
郑宏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,走到了办公室墙上那幅巨大的全国地图前。
他伸出手在地图上,从东北的冰城一路划到南海的岛礁,画出了一条贯穿了中国整个国防与工业命脉的弧线。
“小林,你告诉我,这条线上都有什么?”
林远顺着他的手指看去。
那是共和国的重工业基地、航空航天射中心、战略导弹部队的阵地、海军舰队的母港、以及无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能源与交通枢纽。
林远的大脑,在这一刻飞运转。
一个模糊却又让他心惊肉跳的念头,开始浮现出来。
郑宏图转过身,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,“你的‘启明一号’,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,它的目标客户,就从来不是普通的老百姓。”
“它的战场,也从来不是中关村的电子卖场。”
郑书记伸出两根手指,一字一句地说道:
“你的客户,只有两个。”
“第一,是军工。”
“第二,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核心工业。”
“你的战场也只有一个领域,对国外芯片进行全面彻底的国产化替代!”
经过短暂的停顿,林远瞬间就懂了。
为什么郑书记会力排众议,给予他如此大的权力?
“江南之芯”
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项目。
“我……我明白了。”
林远的喉结滚动了一下,声音干涩地说道。
“不,你还不明白。”
郑宏图摇了摇头,眼神变得愈锐利,“你只看到了任务的宏大,却没有看到这背后的凶险。”
他重新坐回沙上,示意林远也坐下。
“小林,你以为从实验室里造出芯片,就等于成功了吗?我告诉你,那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”
“从‘实验室’到‘屠宰场’,中间还有一条很长、很血腥的路要走。
这条路,叫做市场准入。”
郑书记的语气,带着一丝过来人的沧桑与无奈。
“你说的这两个领域,”
林远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顺着郑书记的思路往下思考,“军工和核心工业,它们的采购体系,应该都是相对封闭的,而且有国家政策的支持,国产化替代的阻力应该不大才对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
郑宏图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,“小林啊,你还是太年轻太理想化了。”
“我问你,如果现在有两款战斗机,一款是我们自己国产的,性能参数勉强达标,但小毛病不断;另一款是美国原装进口的f-35,性能卓越指哪打哪。
你是空军司令,你选哪个?”
林远沉默了。
“我再问你,如果现在有两套工业控制系统,一套是我们国产的偶尔会死机,可能会造成千分之一的故障率;另一套是德国西门子的,稳定可靠了几十年。
你是核电站的站长,你敢用哪个?”
林远再次沉默。
他知道郑宏图说的很对。
这位省委副书记可是出身国防科工委,正儿八经的科班干部。
对国家的工业建设、技术标准、国内外市场情况,了如指掌。
无论是技术领域上,还是市场的风向把握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