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声凄切处,婉清的身影渐渐显现。
当她见到那封血书时,泪如雨下,身形愈透明。
六十年的等待,终于她轻抚琴弦,弹起当年与景文共创的《相思引》。
琴声引来了陈继文,更引来了无数被真情打动的游魂。
但见满园昙花竞相绽放,花雨中,景文的魂魄悄然现身。
婉清,我来了。
第四章琴魂归去
二人执手相看,六十年的相思化作漫天流萤。
婉清对明远深深一拜:多谢公子成全。
这焦尾琴就赠予公子,望公子觅得知音,莫要像我们这般
她取下琴轸上的玉佩,与景文的玉佩合二为一。
双玉相合时迸出柔和的光芒,照亮了整个陶然亭。
待光芒散尽,二人已相携远去,只在琴身上留下一对依偎的身影。
明远将焦尾琴供在清音阁正堂,取名相思琴。
说来也怪,自此之后,但凡有情人在琴前许愿,多半能成佳偶。
而每月十五,琴弦仍会自鸣,音色却不再凄楚,反透着股圆满的喜悦。
这年中秋,明远在琴房结识了个来选琴的江南女子。
那女子眉目如画,指法精妙,更奇的是她竟能无师自通地弹出《相思引》。
当她触碰琴弦时,琴身那对身影突然泛起柔和的光晕。
姑娘可知这琴的来历?明远问。
女子轻笑:似曾相识。
后来人们才知道,这女子是苏州绣娘,闺名正好也有个字。
她与明远成亲那日,焦尾琴奏响了从未有人听过的《比翼吟》。
如今清音阁的镇店之宝仍是这张焦尾琴。
据说真心相爱的有情人弹奏时,能在琴身看见对依偎的身影。
而琴轸上那对合二为一的玉佩,每逢月圆就会出温润的光,像是在守护着人世间的相思。
(老人拨动琴弦,余音绕梁不绝)
掌柜的,这琴中精魂的执念,可配得上这一千五百字的诉说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