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老人取出一把梧桐木制成的古琴,指尖轻抚琴弦,未成曲调先有情)
掌柜的,既然您要听《琴魂》,老汉今日便把这故事细细弹来。
---
第一章残琴遗音
光绪二十六年的冬天,北平城的雪下得纷纷扬扬。
琉璃厂清音阁的少东家陆明远,这日在库房清点旧物时,现了个落满灰尘的紫檀木匣。
匣中卧着张焦尾琴,琴身布满裂纹,七弦尽断,唯有琴轸上系着缕褪色的红丝绦。
明远试着拨动残弦,琴箱竟出呜咽般的回响。
更奇的是,琴身裂纹在烛光下隐隐组成个字。
老掌柜见之变色:少东家,这琴动不得!
这是六十年前名妓苏婉清的遗物,听说弹过此琴的人,都活不过三个月的月圆夜。
原来同治年间,江南名妓苏婉清以琴艺冠绝京师。
她与翰林院编修陈景文相知相恋,二人常在陶然亭抚琴对弈。
景文亲手制了这张焦尾琴,琴底刻着二人的定情诗:桐心已许焦尾知,不负相思不负卿。
好景不长,景文因直谏获罪,被流放宁古塔。
临行前他将家传玉佩系在琴轸上:待我昭雪归来,以此玉佩为信。
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,景文病逝在关外,消息传回京师,婉清当夜抱着焦尾琴投了昆明湖。
说来也怪,老掌柜叹息,婉清死后,这琴就像有了魂。
每逢月圆便会自鸣,有人看见琴弦上会凝出血珠
明远年少气盛,偏不信这个邪。
他精心修复古琴,重新上弦调音。
当第一声琴音响起时,屋中烛火齐暗,似有女子幽叹在梁间萦绕。
第二章琴中倩影
这年元宵,明远在琴房练曲至深夜。
弹到《凤求凰》时,忽闻窗外有人相和。
推窗望去,但见梅树下立着个素衣女子,正以箫相和。
月光照在她苍白的脸上,分明是画中见过的苏婉清!
公子琴艺虽佳,却未得焦尾真韵。
女子轻声道,此琴需以情驭之,公子心中无情,自然弹不出相思调
明远又惊又疑,女子却已飘然远去,只在雪地上留下行浅浅的脚印。
他循迹追至陶然亭,现亭中石桌上摆着局残棋,正是当年婉清与景文常下的玲珑局。
自那夜起,明远如同着了魔。
他翻遍古籍,寻访琴师,一心想参透焦尾琴的奥秘。
某夜他在琴房小憩,梦见婉清在教他指法:琴为心声,公子指法虽准,心却不静。
且听这《长门怨》
醒来时,他竟真的完整弹出了失传已久的《长门怨》。
更奇的是,琴身裂纹在月光下渐渐愈合,露出琴底那行刻字。
老掌柜见明远日渐消瘦,苦心劝道:少东家,人鬼殊途啊!
那苏婉清怨魂不散,是要寻替身的!
明远却道:她不是在寻替身,是在等一个知音。
第三章玉佩重逢
清明这日,琉璃厂来了个关东客商。
他在清音阁见到焦尾琴,顿时老泪纵横:这这是我家先祖的遗物!
客商取出块龙凤玉佩,与琴轸上那块恰好合成完璧。
原来他是陈景文的曾孙陈继文,此番进京,正是为完成祖辈遗愿——将景文与婉清的遗骨合葬。
先祖临终前说,他与婉清姑娘有约:生不同衾死同穴。
继文取出一封黄的血书,这是先祖在宁古塔留下的绝笔。
明远接过血书,但见斑驳字迹写道:婉卿如晤:景文负约,抱恨终天。
愿化孤鸿,魂归故里
当夜,明远抱着焦尾琴再赴陶然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