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娃眨巴着眼睛,看了看红糖,又看了看他,突然抓起山参,往他脚边一扔,转身就跑。
那山参“啪”
地落在腐叶上,须根却像有知觉似的,往陈老抠脚边蜷了蜷。
等他捡起山参,娃娃已经跑出老远,钻进一片茂密的榛子林,只留下个红影一闪,没了踪迹。
陈老抠掂量着手里的参,须根完整,芦头(参的根茎)上有三个“碗”
(每年留下的茎痕),少说也有三十年。
这要是卖了,够家里半年嚼用。
可他望着榛子林的方向,心里空落落的。
那娃娃跑的时候,好像回头看了他一眼,眼里没怕,倒像是有点委屈。
“罢了罢了。”
陈老抠叹了口气,从怀里摸出个红绳系着的铜钱,这是他挖参时用来“锁参”
的,据说能让参精跑不了。
他蹲下身,把山参轻轻放回刚才娃娃蹲过的地方,用腐叶盖好,又把红糖放在旁边,铜钱压在红糖上。
“小家伙,我不挖你,这糖给你留着。
等到来年开春,我再来看你,给你带糖葫芦。”
他对着榛子林说,像是跟人拉钩。
说完,他背起空背篓,转身往回走。
走了没几步,听见身后有“窸窣”
声,回头一看,那娃娃又蹲在刚才的地方,正捧着红糖啃,小嘴巴上沾得黑乎乎的,见他回头,还举了举手里的参籽,像是在道谢。
陈老抠笑了,摆摆手,大步流星地出了林子。
这事儿他没跟外人说,怕招来贪心的人。
可过了俩月,开春化雪的时候,他去山里拾柴,路过那片榛子林,竟在老地方现了个惊喜:雪地里放着一小堆野核桃,个个饱满,旁边还摆着棵更大的山参,芦头上有五个“碗”
,须根上缠着他上次留下的红绳铜钱。
参娃娃不在,但陈老抠知道,是那小家伙送来的。
后来,陈老抠再也没见过那个红肚兜的娃娃,可每年春秋,他去山里,总会在老地方现些东西:夏天是熟透的山杏,秋天是晒干的蘑菇,冬天是冻得硬邦邦的野枣。
他也不白拿,每次都带些家里做的玉米饼、炒黄豆,用叶子包好放在那儿。
有人说陈老抠傻,放着现成的宝贝不挖。
他听了只是笑:“山里的东西,有灵性。
你敬它一尺,它敬你一丈。
那参娃娃守着这片山,比咱金贵多了。”
这话传到后来,成了龙岗山的规矩:挖参人见了参娃娃,不许强挖,得给它留些吃食,不然准会在林子里绕圈,三天三夜出不来。
而那片榛子林,再也没人敢去乱刨,据说有回一个外乡人不信邪,带着铁锹想去挖,刚下第一锹,就从土里窜出数不清的毒蛇,吓得他连鞋都跑丢了。
陈老抠活到八十岁,临终前拉着孙子的手说:“记住,长白山的宝贝,不是给人抢的,是给人护的。
你对山好,山才会给你活路。”
他孙子后来也成了挖参人,每次进林,都带着块红糖,在那片榛子林外站一会儿,听着风吹叶响,像是总有个脆生生的笑声,在林子里绕来绕去,缠在参须上,甜得像化不开的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