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小小坟茔。
它赶走过想在坟头打洞的獾子,吓跑过试图在墓碑上磨爪子的野猫。
春天,它会在坟周衔来一些野花种子;秋天,它会扫净坟头的落叶。
它就那么静静地守着,仿佛在履行一个无声的、跨越了生死的诺言。
屯子里的人都敬重这只,孩子们也被告诫,不许去打扰它。
有人上坟时,若是看到它,会远远地放上一点食物,它有时会吃,有时只是看看,并不会靠近。
年复一年,它的毛色不再那么鲜亮,脚步也变得蹒跚,但那双眼睛里的沉静与哀伤,却从未改变。
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活了多少岁,仿佛它把所有的生命力,都化作了这漫长的守望。
直到有一年冬天,雪下得特别大。
开春后,人们现,那只火红的,静静地趴在那座老坟的坟头上,像是睡着了,却再也没有醒来。
它的身体已经僵硬,但姿态安详,头依旧朝着墓碑的方向。
屯子里的人唏嘘不已,没有动它的尸身,就让它在那里,与它的恩人长眠在了一起。
只是在那坟旁,又多了一个小小的土包,算是为这位特殊的“守墓者”
安了家。
自那以后,再没有人见过那样通人性的红狐。
但的故事,却代代流传了下来。
它告诉人们,情义二字,并非人类的专利。
畜生之中,亦有如此重诺守信、知恩图报之辈。
它的守候,越了物种的隔阂,越了时间的流逝,用尽自己的一生,诠释了什么是“一诺千金”
。
这份沉甸甸的情义,比任何鬼狐传说都更触动人心,也让这片埋葬着先人的土地,多了一份温暖而悲壮的色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