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那咱们就接着讲第十一个故事——“回煞”
。
这个故事,关乎死亡,也关乎活人对亡魂最后的牵挂与恐惧。
“回煞”
,也叫“回魂”
。
老辈子人相信,人死后,魂魄不会立刻去投胎,会在某个特定的日子(通常是死后第七天,由阴阳先生根据死者生辰和死期推算),由阴差押解着,最后一次回到生前居住的地方,看看亲人,了却牵挂,然后才真正踏上黄泉路。
这事儿生在屯子西头的王家。
王老太太辛苦一辈子,拉扯大三个儿子,没享几天福就得了急病走了。
儿子们还算孝顺,丧事办得挺体面。
请来的阴阳先生掐指一算,说老太太“煞气”
重,头七那晚“回煞”
,时辰是子时三刻到丑时正,叮嘱家里人务必回避。
怎么个回避法?有讲究。
要在死者生前住的屋子里,撒上薄薄一层草木灰或者荞麦皮,从门口一直撒到炕沿下。
桌上要摆上死者生前爱吃的酒菜,点上引魂灯(一盏小油灯)。
然后,所有活人必须离开这间屋子,把门虚掩着,不能锁死,留给亡魂和阴差进出。
家人则躲在别的屋里,不能出声,不能偷看,更不能打扰。
据说,那晚亡魂回来,会在灰上留下脚印。
是人的脚印,还是鸡爪、马蹄(代表押解阴差的形态),就能看出亡魂去的是好地方还是坏地方。
王老太太的三个儿子,老大老二都老实巴交,严格按照先生吩咐的做了。
唯独老三,叫王三炮,在镇上读过几天书,自诩见过世面,对这套老规矩嗤之以鼻。
“都是迷信!
糊弄鬼呢!”
他嘟囔着,“人死如灯灭,哪来的鬼魂?还留脚印,扯淡!”
头七那晚,王家早早吃了饭。
老大老二在老太太生前住的东屋仔细撒好了草木灰,摆上供品,点上油灯,然后赶紧退出来,跟家里人一起挤在西屋,连大气都不敢喘。
王三炮却磨磨蹭蹭,心里那股不信邪的劲儿又上来了。
他心想:我偏要看看,到底能有个啥!
他借口上厕所,偷偷溜出西屋,没去茅房,反而蹑手蹑脚地蹭到了东屋的窗户根底下。
那窗户纸年头久了,有些黄,还有几个小破洞。
他蹲在窗下,心里怦怦直跳,既害怕,又有点莫名的兴奋。
夜越来越深,屯子里静得吓人,只有不知名的虫子在角落里唧唧叫着。
子时三刻刚过,忽然,一阵阴冷的风毫无征兆地刮过院子,卷起几片落叶。
西屋里的家畜似乎有些不安,圈里的猪哼哼了两声。
王三炮屏住呼吸,把眼睛凑近一个窗户纸的破洞,小心翼翼地朝屋里望去。
油灯如豆,光线昏黄,勉强照亮屋子。
那层薄薄的草木灰,平静地铺在地上。
什么都没有。
王三炮心里冷笑一声:果然是自己吓自己……
这念头还没转完,他浑身的汗毛瞬间炸了起来!
只见那原本空无一物的草木灰上,毫无征兆地,凭空出现了一个脚印!
那是一个小小的、缠足老太太的脚印,清晰无比,正是他娘生前穿的尖头寿鞋的样式!
脚印一个接一个,从门口出现,慢慢地、一步一步地走向炕沿,走向那张摆着酒菜的桌子!
屋子里绝对没有任何人!
可那脚印,就那么诡异地、实实在在地印在那里!
王三炮吓得魂飞魄散,头皮麻,差点瘫软在地。
他死死捂住自己的嘴,才没叫出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