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禄十年(1567年),丰后国府内城天守阁,大友义镇凭栏而立,望着远方灰蒙蒙的天空,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。寒风卷着枯叶掠过城头,吹动他身上的绫罗锦袍,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。
身后案几上,摊着一份厚厚的财政奏报,上面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。由于阿苏惟将掌控的多条商路接连衰落,大友家每年能获得的战略物资锐减大半,再加上连续的作战消耗,原本充盈的府库如今已告见底。
“阿苏宫司那边,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?”大友义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,问向身旁的田原亲贤。
田原亲贤躬身回道:“回主公,宫司那边确实困难。明国隆庆开关禁绝贸易,朝鲜商路那边也彻底亏空,他手中仅剩的商路也被三好家持续打压,如今恐怕连维持自身运转都艰难,实在无力再向咱们输送物资了。”
大友义镇重重叹了口气,他深知,阿苏惟将的商路衰落,对大友家的打击将是致命的。此前大友家全力推进伊予国攻略,依仗的正是阿苏惟将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。如今物资断绝,前线的粮草弹药供应频频告急,再加上三好家重心回落四国,四国攻势屡屡受挫。
“伊予国攻略,停了。”大友义镇咬了咬牙,做出了痛苦的决断。这意味着他多年来打通四国、进而上洛的梦想化为泡影,更意味着此前投入的巨额兵力、物资都打了水漂。但他别无选择,若继续在四国死磕,只会让大友家陷入更深的泥潭。
“传令,撤回伊予国兵力,全力整顿九州内部。”大友义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筑前国是九州的门户,博多港更是贸易要地所在,必须要牢牢掌控在咱们手中。从今日起,重心转回筑前!”
田原亲贤心中一凛,他知道,大友义镇这个决定,必然会引发系列连锁反应。筑前国局势复杂,豪族林立,尤其是此前被招抚的秋月种实等人,本就心怀异心,如今大友家战略收缩,重回筑前,必然会对这些势力施加压力,一场新的风暴恐怕在所难免。
大友家战略转向,最先触动的便是筑前国的各方势力,而这还要从角隈石宗出走说起。
角隈石宗是大友家军师智囊,智勇双全深得军心。但在伊予国攻略的规划上,他与大友义镇产生严重分歧。角隈石宗认为,应该先稳固九州根基,再图四国扩张,反对大友义镇急于求成的做法。
双方争执不下,矛盾日益激化,再加上招抚秋月种实一事,角隈石宗认为大友义镇过于放纵叛乱势力,埋下隐患,心中更是不满。最终,角隈石宗毅然离开大友家,前往肥后阿苏惟将那里,暂时作为寄骑,等待时机。
角隈石宗出走,不仅让大友家损失智囊,更在筑前国引发连锁反应。那些原本就对大友家心存不满的豪族,看到大友家内部出现裂痕,又听闻其物资匮乏、战略收缩,心中异动愈发明显。
秋月种实,这位筑前豪族,此前叛乱却被大友家招抚,表面臣服,实则暗中积蓄力量,等待再度反叛的时机。角隈石宗的出走,让他看到了割据筑前希望。他深知,角隈石宗是大友家为数不多能在筑前压制反叛势力的人物,如今此人离去,大友家在筑前的力量必然削弱。
“大友义镇如今资源枯竭,又失去角隈石宗,正是咱们再次起事的好时机!”秋月种实召集心腹家臣,秘密商议,“上次叛乱,咱们准备不足,才被迅速平定。这次,只要准备充分,再找个强力外援,定能一举击败大友家,夺回筑前控制权!”
家臣纷纷附和,他们都清楚,大友家对筑前的掌控欲极强,如今重心转回,必然会对他们这些豪族施加压力,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出击。而这个强力外援,秋月种实心中早已有人选,还是中国地方的毛利元就。
毛利元就作为西国霸主,一直对九州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