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 为确保胜利,畠山高政进行了周密部署。先锋部队以安见宗房所率三千人组成,作为第一波冲击力量,目标是突破贝吹山脚下的三好军前哨,为后续部队打开通道。由游佐信教率领两千五百人担当第二梯队,紧随先锋之后,负责巩固突破口,防止三好军反扑。汤川直光率领两千人充当机动部队,作为侧翼补充力量,视战场情况支援先锋或寻找三好军薄弱环节。
畠山高政亲率四千五百人,坐镇春木川南岸,待前方打开局面后,再投入主力决战。这个布阵看似稳妥却暗藏致命缺陷,三支部队呈长蛇阵分布前后交叉,若先锋受阻,第二梯队与机动部队将因河道阻隔难以支援。
更重要的是,所有部队渡河后都将背靠春木川,一旦战败,将会连退路都没有。汤川直光曾指出这一隐患,建议留一部兵力守南岸以防不测,却被急于求胜的畠山高政拒绝:“此战要么胜,要么死!留守南岸,只会分散兵力!”
而在贝吹山上,三好义贤通过斥候得知了畠山军动向。他没有丝毫慌乱,反而露出了一丝笑意:“畠山高政终究还是沉不住气了。背靠春木川进攻,这是自寻死路!”他当即调整部署,将两万三千兵力分为四部,依托贝吹山地形构筑防线。
第一阵由筱原长房率领五千人,驻守贝吹山脚下平坦地带,负责正面抵御畠山军先锋。右翼由三好康长率领四千人,驻守贝吹山西侧山坡,利用地形优势进行抵御。左翼由三好政康率领四千人,驻守贝吹山东侧山坡,监视畠山军机动部队。中路主力由三好盛政率领六千人担当,坐镇贝吹山山腰核心阵地,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方向。
三好义贤亲率四千人驻守贝吹山山顶,居高临下指挥全局,同时掌控一支由两千人组成的应急部队。三好义贤的布局完全围绕地形优势展开,贝吹山陡峭,步卒攀爬困难,正好抵消畠山军擅长山战优势。
山腰与山顶的部队快速机动,形成正面抵御、两翼侧击的合围态势。更重要的是,三好义贤在山坡处部署了大量弓矢队,仅第一阵就配备了将近一千张弓,足以对渡河的畠山军形成密集杀伤。
拂晓天刚蒙蒙亮,春木川南岸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。畠山军的进攻开始了,安见宗房率领三千先锋,踩着春木川中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,艰难的向对岸推进。河水冰冷刺骨,没过士卒的小腿,许多人冻得牙齿打颤,却仍紧紧握着手中长枪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“放箭!”当安见宗房所部先锋抵达河中央时,贝吹山脚下的三好军阵中,突然响起一声令下。筱原长房麾下一千名弓矢手同时拉弓,密集的箭矢如雨点般掠过春木川上空,落在畠山军的队伍中。
“啊!”惨叫声此起彼伏,许多士卒被箭矢射中,倒入冰冷的河水中,很快便没了动静。安见宗房见状,挥舞着太刀高声呐喊:“快!冲上岸!上岸就安全了!”先锋部队冒着箭雨,终于抵达对岸。
可等待他们的,是筱原长房早已布好的长枪阵。三千三好军手持长枪排成三列,枪尖斜指前方,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障。“杀!”安见宗房率先冲向枪阵,太刀劈在长枪上,发出“铛”的一声巨响,却被牢牢挡住。
紧随其后的畠山军纷纷冲上前去,与三好军第一阵展开激烈厮杀。刀剑碰撞声、呐喊声、惨叫声交织在一起,春木川畔的平坦地带瞬间变成了屠宰场。畠山军先锋虽悍勇,却因渡河时消耗了大量体力,且缺乏统一指挥,很快便陷入劣势。
安见宗房的左臂被长枪刺穿,鲜血直流,却仍咬牙坚持战斗。他回头望去,期待游佐信教的第二梯队能尽快支援,却看到第二梯队正被河水阻挡,前进缓慢。春木川的融冰在夜间又冻结了一层,士卒只能像先锋队伍一样徒步渡河,速度大打折扣。
“不能等了!全军冲锋!”筱原长房看出了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