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
没一会,微博这边便有了公示:
“《百鸟朝凤》本就是吴天名导演的一部诚意之作,泛亚院线深受感动,经陈董与霍董商议后决定,将于即日起酌情调高该电影的排片数据,给予其支持!”
泛亚院线的这条通告一出,立马吸引了大量关注。
其他院线见此机会,自然不好意思继续装“死”了,纷纷出声做出回应。
“万达影城也将给予支持。”
“中影必定会全力支持!”
“UME影城支持!”
“安乐院线不会坐视不理……”
“华艺院线已经在调整排片……”
“新影联……”
“博纳……”
短短几个小时,国内大大小小的院线方几乎都站了出来,表示会大力支持《百鸟朝凤》。
一时间,网上一片欢呼声。
网友们都挺性情,一个个激动的表示明天要去各大影院买票支持,不能让好电影泯入尘烟。
中影。
“喇董,那我现在去安排?让院线开始调高排片?”
听着秘书的话,喇赔康头也没抬的说道:“象征性的给一点吧,院线毕竟是商业属性,我们喊喊口号就得了,真要是大幅度提高排片,效益从什么地方来?”
秘书微微一愣,显然是没想到喇赔康会这么说。
不过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,当即点头应道:“好的,我明白了,我这就去联系院线。”
既然是象征性,那自然就是1%左右了,再高可是会影响其他电影的。
而同样的一幕,还发生在其他院线体系中。
承诺归承诺,行动自然又是另一码事。
毕竟院线是带有浓厚商业属性的,支持的前提是不损害自家的利益才行。
……
晚上,陈飞身体力行的去支持了一下《百鸟朝凤》的票房。
横店这边也有泛亚影城,他打电话联系了一下负责人,直接包了一个场次,将所有《爱乐之城》的剧组成员都给拉了过去。
其实《百鸟朝凤》就和以前吴天名执导的电影《变脸》一样,都是讲述了“民间艺术”的兴衰与没落。
电影中展现出了太多太多的心酸和无奈。
剧情发展至尾声时,更是呈现出了一幅令人感慨万千的画面。
影片中的无双镇,曾是唢呐艺术繁荣之地,然而时过境迁,这一传统技艺却逐渐走向没落。
画面聚焦于一位年迈的老人,他孤独地坐在路边,手中紧握着一把唢呐,深情地吹奏着。
那悠扬的旋律中,既有对往昔辉煌的追忆,也有对现实无奈的叹息。
老人的面前摆放着一个茶缸,偶尔有路过的行人被这份执着的艺术所打动,会停下脚步,往茶缸里投下一枚硬币,以示对老人的尊重和对艺术的缅怀。
然而,这微薄的收入显然无法支撑老人继续传承这份艺术。
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,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,传统唢呐艺术逐渐被边缘化。
而那些曾经热爱并致力于传承唢呐艺术的艺人,或已远走他乡,或已无力再吹奏。
当文化局的官员得知这一情况时,急忙赶到无双镇,希望将唢呐艺术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以挽救其濒危的命运……但遗憾的是,他们发现能够吹奏唢呐的艺人已经不在镇上,即便是找到他们,有些人也已因年迈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演奏。
这一场景无疑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的深刻揭示。
在现代化进程的浪潮中,那些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