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初颜从袖中拿出一片乳白色的玉佩,那是云氏铺子的信物,“我是温初颜,我有要事见你们掌柜。”
那小二一愣,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“参见皇上,参见皇后娘娘。”
“起来吧。”谢松庭道。
“是,皇上。”
那小二忙起身,侧身站在门口,躬身让谢松庭和温初颜进去,里面宽敞亮堂,中间一个大大的火盆,火苗跳跃着,摇曳出一室温暖。
“皇上,皇后娘娘,请坐!小的这就去后堂叫掌柜的。“
那小二快步跑向后堂,不一会,就听到急促的脚步声传来。
而后,一个中年男人气喘吁吁的进来了,一进来就拜,“参见皇上,参见皇后娘娘。”
“起来吧。”谢松庭手微抬,看向温初颜,温初颜点头从袖中掏出一张纸递给那掌柜。
掌柜双手接过来,看了一眼道:“皇后娘娘,您放心,小的这就去办,云氏各地的粮仓都会行动起来,绝不会大虞百姓挨饿受冻。”
谢松庭点点头,道:“今年是我和初颜接管大虞江山的第一年,各处捉襟见肘,请外祖家多担待,以后,会双倍奉还。”
“皇上,您说哪里话,云氏掌家人是皇后娘娘的亲舅舅,早就发话了,见此大小姐的信物,如见他本人,大小姐和温四公子有权权处理云氏所有的生意。”
温初颜,“本来各地都安排好了,但是,关西那边收留了各地流民,一时粮食不够,只能找外族家应急。”
掌柜的连连点头,“小的这就去办,这就去办,皇上和皇后娘娘您就放心吧。”
“对了。”谢松庭看向门口,“在铺子不远处有个馄饨摊子,吃馄饨不要银子,那位老者每年都施粥施饭,是这样吗?”
掌柜的一愣,“今年还在施粥吗?今年上京都没看到流民啊。”
“今晚就在,我们刚刚吃了馄饨过来。”
“是这样的,皇上,那家人姓于,云氏铺子还没开的时候,那家人就开始施粥了,应该有好几十年了。”
“那老者的母亲今年快一百岁了,幼时也是逃荒来上京的,后来饿晕在一户人家门口。”
“那户人家心善,收留了她,当了童养媳,后来就成亲生了孩子,也是苦命人,但是,因为好心人捡了一条命,日子过好后,就每年寒夜在家门口施粥。”
“老人家里也没多少家底,夜里人少,还在外流浪的,都是走投无路,无立锥之地的人啊。能给口吃的,也许就能多活几天……”
那掌柜的絮絮叨叨的说着,也没注意温初颜的神情已经逐渐凝重。
但是,谢松庭注意到了,他自小吃了不少苦,对这些多少有些免疫,可是,他的夫人不一样。
谢松庭起身,弯腰去温初颜,握住她的手时,轻轻紧了紧,“以后,都会好的。”
“嗯。”温初颜站起身,“有劳掌柜了。”
“哎呦,皇后娘娘,您真是折煞小的了,能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做点事,是小的无尚荣耀啊。”
……
离开云氏铺子,谢松庭觉得今年该做的事情也做的差不多了。
各地的流民都送往关西开荒了,粮食也有云氏支撑,这一年算是平安渡过,若是明年风调雨顺,百姓丰收,自然又好过一年。
“春祭确实是头等大事,我们要好好准备,拿出十分的诚意,让上天保佑我大虞风调雨顺,回家。”
“嗯。”温初颜重重点头,“回家”。
……
又下了一场小雪后,除夕到了,谢松庭和温初颜厉行节俭,所以,宫里并没有举办什么宴会,甚至连像样的宫宴都没准备,但是,菜式却一点也不少。
御厨房似乎卯足了劲,将全国各地的菜式都准备了个遍。
没办法,吃饭的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