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悉内情的近臣都认为皇女殿下凶多吉少,皇上痛失爱女,又不愿面对现实,封个公主聊以慰藉罢了,没人敢提反对触嘉靖的霉头。
圣旨很快往承天府。
由于玉安公主暂时无法露面,册封仪式定在公主守陵三年期满,回到顺天府后举行。
远在荆州府的玉安公主本人对这则喜讯毫不知情,但她最近也有件大喜事——继接连手搓失败的肥皂与黑火药之后,她的酒曲酵竟然还挺顺利。
没有变黄,也没有出现黑点或霉斑,闻着气味清香,比连嬅上辈子做的高中生物课作业还要完美。
接下来只需要通风晾干,磨成粉就能用了。
有了酒曲,还需要粮食,最好的材料自然是高粱。
可惜连嬅走遍了市场也只买到两三斤,还是运气好,碰到了从江津逃难来的商户——这是他们路上吃剩下的。
高粱在明代前中期并不受待见。
原因也很简单,明代的高粱烧酒,直到中后期才渐渐展起来。
而作为粮食,虽然高梁适应能力非常强,既耐旱又抗涝,盐碱地也能生长,但是不好吃。
不好吃就是原罪。
高粱里有一种叫单宁的成分,口感苦涩,极易凝结,还不抗饿。
连嬅指明想买高粱时,店老板还劝了她一句:“小公子买这作甚,苦得很呢。”
明代最重要的农作物其实是稻,按《天工开物》的记载,水稻养活了全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,小麦、大麦、黄米和小米等占据剩下的百分之三十。
连嬅抱着她珍贵的一小袋高粱,在城内各家酒坊逛了一圈,做市场调查的同时深感大明酒业之繁盛。
什么黄酒米酒是最常见的,还有桑葚酒、梨酒、葡萄酒这种果酒,有枸杞酒、茵陈酒、青蒿酒、虎骨酒这种药酒,还有些名字稀奇古怪的,什么金盆露水、红灰酒、霹雳酒……
——确实没有烧酒。
好消息:市场一片空白!
坏消息:供应链也一片空白!
但江陵县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的重镇,襟带江沔,尾吴蜀,往来商贾颇多。
由于地处要冲,交通便利,成了八省物资集散地。
此地还有个专门的税课司,负责收缴抽分税。
但凡经由荆州码头的粮食、木料、布匹等物资,均按货值抽税。
如果烧酒能快在江陵一带火起来,那原材料完全可以依靠“进口”
。
问题在于,不到三斤的高粱能酿出多少酒?
按照现代酿造工艺估算的话,百分之六十五的出酒率,也就一斤。
连嬅在灶房里蒸着高粱思考着,显然烧酒只能走高端路线了,但究竟怎样做饥饿营销才能把这仅仅一斤的烧酒打出名号?
——大麦还挺容易买到的,要不先试试啤酒?
——那酒曲就完全没用了。
需要把大麦浸泡芽,然后晒干磨成粉,加水煮沸,糖化后加啤酒花一起煮,冷却后再加酵母进行酵。
问题是,在一个连啤酒都没有的年代,要去哪里找啤酒花这种植物啊!
连嬅看着灶火,长叹了一口气。
想赚点钱怎么这么难!
按明中期的货币价值,一两银子购买力大概等于一千块。
前几天雇佣流民打探消息的钱是张居正出的,她手里“捡来”
的三十两银子还没动过,也就是大约三万块的启动资金。
其实她也没有要大财的野望,只是上辈子一生都很关键,卷出了惯性,很难适应现在吃了睡无所事事的生活。
但要跟赵夫人一起做绣活,她又能把十根手指戳个遍……
如果有个班上就好了。
一个多月前,加班加到要猝死的连嬅绝对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