缓缓地、带着一种沉重的力量,在那个象征着破碎核心的菱形符号周围,划了一个大大的圆圈。
接着,它抬起头,那双燃烧着跨越星河忧虑的金色瞳孔,深深地、直视着约书亚因震惊而瞪大的眼睛。
核心的裂痕需要共振修复…但人类只能看见神迹…无声的意念,如同冰冷的溪流,直接灌入约书亚的灵魂深处。
他无法理解具体的语言,但一幅无比清晰的图景瞬间在他脑中展开:圣殿山那恢弘的白色基座深处,巨大的岩石内部布满了蛛网般的幽绿色裂痕,冰冷的能量如同脓液般从中渗出、蔓延!
整个宏伟的建筑,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危楼,摇摇欲坠!
而修复它的关键,在于找到一种能与地底核心产生“共振”
的力量,如同用正确的频率去加固松散的沙粒。
但这种“共振”
,这种基于冰冷宇宙法则的能量操作,对于地上的人类而言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他们需要的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神迹”
,是信仰的具象,是情感能依附的象征。
巨大的责任感和一种近乎绝望的认知,如同冰冷的巨石,瞬间压在约书亚稚嫩的心头。
他明白了司通的忧虑,也明白了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何等艰难的道路——他必须用人类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(神迹、寓言、信仰),去引导他们完成一项基于冰冷星海法则的任务(加固能量屏障,守护核心)。
这其中的鸿沟,深如汲沦谷。
“我……我该怎么做?”
约书亚的声音干涩,带着少年面对浩瀚使命的茫然无措。
他看着泥地上那三道狰狞的裂痕,仿佛看到了圣殿崩塌、大地陆沉的末日景象。
司通没有回答。
它只是缓缓收回爪子,目光越过约书亚,投向北方锡安圣殿山那在月光下沉默而庞大的轮廓。
金色的瞳孔深处,忧虑如同化不开的浓雾。
它知道,教导已经开始,但真正的考验,远未到来。
它需要时间,需要这个少年成长,需要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生根芽。
而地底那不断蔓延的裂痕,留给他们的时间,如同指间流沙,正变得越来越少。
时光荏苒,又是十余年过去。
约书亚已长成一个清癯而温润的青年,眉宇间沉淀着越年龄的睿智与悲悯。
他并未成为木匠,而是在司通无声的引导和自身对真理的求索下,带着母亲玛利亚珍藏着神秘陶罐的嘱托,开始在加利利一带行走、教导。
他的话语如同山涧清泉,洗涤着人们被律法重担和罗马铁蹄压得麻木的心灵。
他讲述“爱邻舍如同爱自己”
,讲述“内在的圣殿”
,讲述“芥菜种的信心”
……这些充满智慧与温暖的话语,如同星火,吸引着越来越多渴望心灵慰藉与解脱的追随者——渔夫、税吏、被社会唾弃的罪人、心灵饥渴的普通人。
司通如同一个无形的守护者,始终在约书亚的影子里若隐若现。
它极少现身于人前,却无处不在。
它引导约书亚避开罗马巡逻队的盘查,在险峻的山路上为他指出安全的落脚点,在狂野的风暴来临前将他引向避风的岩穴。
更多的时候,它通过那些只有约书亚能深刻理解其含义的“记号”
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导。
一次,在迦百农会堂激烈的辩论之后,约书亚精疲力竭地退到湖边僻静的礁石旁沉思。
司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脚边的阴影里,爪尖在湿润的沙滩上划出一个极其复杂的、由无数同心圆和放射状直线构成的图案——那是尼巴鲁风筝电厂核心能量辐射场的简化模型!
它用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