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,一艘正在高速航行的飞舟里。
许云择按照以往的惯例,执笔书写着此行一路的见闻。自从结束了在昆仑的进修后,许云择没过多久,便踏上了巡回游历的旅途。
经过这数十年的游历,许云择可谓是走遍了修仙界的各个角落。
这既是场漫长的旅行,同时也是他求学的过程。
虽说如今已是一代炼丹宗师的他,整个灵犀妖域,都怕是找不出一位敢于在他面前自称前辈的炼丹师,但许云择所选择的道路,不在于精益求精,而在于海纳百川。
就像他当初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等炼丹师时,就总会尝试着,把已知的,他有把握成功炼制的丹药,都尽数炼成。
现在,寻找各种“独门秘方”,就成为了他当前最想做的事情。
许云择一直都认为,炼丹之道不在于精一技,而在于修百技。一位炼丹师哪怕是把某一种炼丹炼制得再好,也不如掌握更多的丹方。
他的想法与主流叙事不尽相同。
在大众的认知里,丹药往往是辅助于修行的外物。因此广大修士往往也更加注重于那些,常见的,与修为提升息息相关的丹药。
诸如用于突破修为瓶颈的筑基丹和三花丹,以及各个境界用于辅助修行吐纳的丹药。
谁能把这些丹药炼制得游刃有余,谁就足以成为受人尊敬的炼丹师,甚至说……
在很多宗门里,只会炼制筑基丹的炼丹师,就足以被称之为中品炼丹师;很多只会炼制三花丹的炼丹师,就足以被称作上品炼丹师。
尽管修仙界并没有明确的炼丹师等阶,但许云择却始终认为,炼丹之道本不该如此。
许云择放下了手中的笔,他满脸疲惫地看着眼前这足有半尺厚的书本,蓦然间想起,他的这趟旅行,竟是已经走了二十余载。
……
“师父,就快到万花坊市啦!”
船舱外,响起的呼喊与敲门声,打断了许云择的感慨。
这趟旅程许云择当然不是独自出发,他唯一的亲传弟子白芷苓,也始终都跟在他的身旁。白芷苓经过他这么些年的悉心培养,已经能够炼制出三花丹,以及诸多适用于金丹修士常见丹药,也就是说,按照常规标准,白芷苓已经算得上是一位上品炼丹师。
不过,在许云择面前,白芷苓却从来都不敢自持上品炼丹师的身份。
她知道,在自家师尊的心目中,真正合格的上品炼丹师,应当要熟练掌握当前已有的,所有金丹期丹药图鉴。
别说金丹期的丹药图鉴,这真要论起来,她连筑基期丹药都没有全部掌握。
虽说许云择的要求确实很严厉,但也正因如此,白芷苓才知道,炼成筑基丹和三花丹,其实压根算不得什么难事。
若是不追求高品质,就只需要把几味主药的药性处理得当,炼制成功的几率就达到较高的程度;而那些无人问津的偏门丹药,反倒更为考验炼丹师本人的药理知识,以及在处理相应药性时的熟练程度。
学习并掌握此类偏门丹药,看起来的确很是鸡肋,但唯有如此才能拓展自身的阅历见闻,待到有朝一日,才能凭借着这些阅历见闻,开创新的丹药,让炼丹之道向前延伸。
这些皆是白芷苓,继承自师尊许云择的炼丹理论与观念。
许云择走出船舱,来到飞舟的甲板,俯瞰云海之下的繁华之城,不禁感慨道:“相别十余载,不曾想此地竟已是这般繁华……
“万花坊市,应是我们这趟旅程的最后一站了。”
-
修仙者之间的交情往往是比较绵长的。
除非是多年以后,修为与地位相差过大,不然多年后的再相见,也能做到像往日里的那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