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部分粮食和药品。他们将这些物资,又悄悄分给了部落里最困难的几户人家。
虽然“集团部落”像一座座孤岛,试图将人民与抗联隔绝,但它无法隔绝人心。总有像隋老汉这样的无畏者,用各种方式——藏下一颗子弹、传递一张纸条、偷偷指一条小路——支持着山里的队伍。
正如杨靖宇将军所说:“我们就像农民在地里种下的种子,日本鬼子可以烧掉地上的秸秆,但烧不掉深埋在地下的根。只要根在,春天一到,我们还会发芽!”
“归屯并户”政策在物理上制造了隔离,但在精神上,它反而让更多人认清了日寇的残忍,让抗联与人民之间的纽带,在血与火的考验中,变得更加坚韧和悲壮。这团火种,深埋在冰雪之下,等待着燎原之日。
1936年,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“治安肃正三年计划”,调集重兵,对抗联进行“大讨伐”。日军采取“篦梳式”、“踩踏式”的战术,反复拉网清剿,步步为营,企图将抗联困死、饿死在深山老林里。
日伪大量利用特务、叛徒、汉奸组成“武装工作班”、“宣抚班”,混入抗联活动区域进行侦察、诱降和破坏。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于1938年叛变,他熟知杨靖宇部的战术、密营和物资储备点,他的叛变直接导致了杨靖宇将军最后秘密营地的暴露,是导致杨靖宇牺牲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抗联各部被分割包围在各自的游击区内,联系中断,各自为战。想要与关内的党中央取得联系,更是难如登天。他们是在完全得不到党中央直接指挥和全国民众物资援助的情况下,独立奋战。
尽管全国抗战已于1937年7月爆发,但国民党政府并未对东北抗联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军事援助。抗联虽在名义上被纳入抗日序列,但实际上仍是一支孤悬于敌后的孤军。
——而隋老汉,就是老隋的父亲!
老娘没了、爹也死了,弟弟和弟媳还陷在“人圈”,而老隋自己也在敌人的大牢里关着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