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这也是人之常情啊,谁都会想要休息,想要安逸一些,躺在功劳簿上歇一歇,喘口气。
可朱棣却完全没有这样,他一直在努力,一直在拼命,就好像始终有一双眼睛在背后紧紧盯着他,好像有谁在无形中逼迫着他一样,让他不能停下脚步,让他必须不断前进,仿佛一停下来就会被什么东西追上,被那份得不到的认可永远地抛在后面,再也赶不上。
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已经去世的老朱,那个他始终想要证明自己的对象,那个他一直想要得到认可的人,那个他拼尽全力也想让其点头的父亲。
他想向已经去世的老朱证明,他朱棣,不弱于任何人,不比任何其他儿子差,他是有能力的,他是优秀的,他是值得被认可的!这个念头支撑着他,鞭策着他,让他不敢有片刻的停歇,像一条无形的鞭子,抽打在他的背上,留下看不见的伤痕。
朱棣至死都在带兵远征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功了,但他同时也失败了,成功和失败交织在一起,难以分割,像一团乱麻。
说他成功是因为他确确实实地缔造了一个辉煌的永乐盛世,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绝不弱于朱标,他做到了,他证明了自己,让天下人都看到了他的文治武功,让史书不得不记下他的功绩。
说他失败,则是因为他所做的这一切,老朱终究是看不到的,没有在老朱生前获得老朱的真正认可。
朱棣的心中必然是充满着无限的遗憾和失落,这种遗憾永远无法弥补,永远留在心底,成为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,夜深人静时,便会隐隐作痛,提醒着他那份永远的缺失。
......
奉天殿内,一片鸦雀无声,静得可怕,静得让人心里发慌,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。
就连呼吸声都变得格外清晰,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在耳边咚咚作响,一下,又一下,敲打着紧绷的神经,连吞咽口水的声音都觉得异常响亮,好像在空旷的山谷里回荡。
只有那呼啸着灌入殿中的风在肆意地刮着,发出呜呜的声响,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,显得格外清晰,卷起殿角细微的尘土,在空中打着旋儿。
风声穿过殿柱,掠过地面,带起一阵细微的尘埃,在从门窗外透进来的微光中飞舞,像是一群迷惘的飞虫,找不到方向。
好在现在正是夏日的季节,风里并没有带着寒意,反倒是令人感到有些舒畅和清凉,吹在脸上很舒服,带来一丝凉爽,稍稍驱散了殿内凝滞的空气,让人感觉好受了一些。
这风稍稍缓解了殿内压抑的气氛,让人能稍微喘口气,不至于那么憋闷,胸口也不那么发紧了,仿佛解开了一道无形的束缚。
朱棣的脸色泛着潮红,他的心中十分亢奋,情绪非常激动,心跳得很快,几乎要跳出胸膛,血液奔流的声音在耳中轰鸣,像奔腾的江河。
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,连带着整个身体都有些发颤,那是情绪过于激荡难以自持的表现,他不得不悄悄握紧了拳头,指甲掐进掌心,试图用疼痛来稳住自己,不让自己失态。
努力了这么久,为的不就是眼前的这一刻吗?不就是等待父皇的这一句话吗?
现在终于等到了,真真切切地等到了。
所有的辛苦,所有的付出,在这一刻都变得值得了,那些熬过的夜,那些费过的心神,仿佛都找到了归宿,像江河终于汇入了大海,有了着落。
五百万两银子在朱棣的眼里根本抵不过老朱的一句简单夸赞,银子再多也没有这句话来得珍贵,来得重要,银子是冰冷的,而这句话却带着温度,暖到了他的心里,让他觉得所有的算计和经营都有了意义,所有的隐忍都值得,像种子终于破土而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