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完了,拿着结果仔细分析,结果出乎他的意料。
总的来说,计算结果显示i型新星的退行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。
这原本是没有问题的,按照公认宇宙匀膨胀的理论,天体与地球间的距离与天体的退行度成正比,距离远的天体退行度自然也更大。
但是数据拟合显示,天体的实际退行度要比宇宙匀膨胀理论计算出的预期度小。
而这一结果表明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事实,那就是宇宙不是匀膨胀而是加膨胀的,距离越远,膨胀度越快。
班行远重新检查了程序和录入的数据,都没有错误,计算结果是正确的。
尽管有些难以置信,也不得不接受了宇宙加膨胀这一事实。
写论文吧。
论文先叙述了数据计算处理,指出了宇宙加膨胀的事实。
随后在现有观测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加膨胀的加度,并推导出宇宙的实际范围以及可观测宇宙的范围。
因为距离远到一定程度,宇宙空间膨胀的过了光,这里的天体出的电磁信号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观测到。
为了进一步解释宇宙加膨胀的成因,班行远在论文中引入暗能量的概念,作为推动宇宙加膨胀的因素,然后初步分析了整个宇宙可见物质、暗物质以及暗能量的组成。
论文寄给了《科学》杂志。
整篇论文除了宇宙加膨胀的观点具有颠覆性外,在内容上并不艰深,也很容易验证。
编辑收到稿件后,对内容进行验证后,立即决定刊。
甚至没有等得及杂志的印刷就先通过网络表了。
石破天惊,震动了整个天文物理界。
班行远的名字前又加上了物理学家的前缀。
